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创作

BP机

时间:2025-11-04 来源: 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邵一飞

  几名便衣警察根据掌握的线索,赶往某贸易集市抓捕一名重大犯罪嫌疑人。出发前,他们已经详细阅读过犯罪嫌疑人的案卷资料,并走访了有关当事人,对嫌疑人的穿着打扮和身材体貌等方面的特征有了比较明确的底数:犯罪嫌疑人身高一米八左右,皮肤较黑,体形偏瘦,马脸,大门牙,上身穿白色短袖衬衣,下穿黑色西裤,留长卷发,蓄八字胡,三角眼,蒜头鼻,抽烟,说话喜欢带脏字儿。开完碰头会,刑警队长哈哈一笑,说,只要记住这小子长得有一副典型的街头流氓相就行了。大家仔细一想,没错,就是街头流氓的样子,特征也容易记住。

  但是,当警察赶到预定地点某大型贸易集市的一个书报摊附近时,发现那书报摊的周围竟然站着四、五个穿着打扮都很相似的男青年,这些男青年的体态和相貌均与犯罪嫌疑人特征相似,连脸型及五官方面的特征都比较相像,而且每个人的腰间都悬挂着一只BP机。一名便衣警察装作买报纸的顾客,走近报摊,想听听这几个突然出现的男青年在说些什么。结果,听到的都是些流行脏话。有一名个子稍高的男青年几乎从头到尾都说脏话,流利得很。警察犯难了:这些模样如此相似的人到底是同伙还是巧合呢?难道全部都是街头小流氓?

  最后,警察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来进行甄别:一名便衣走到远处的一个拐角处,悄悄用手提电话Call通了那名犯罪嫌疑人的传呼机号码,其他几名便衣守在那几个可疑男青年的附近,观察反应。没想到,拐角处那名便衣传呼的话音刚落,只见蹲在书报摊不远处的一个剃小平头的青年男子立即低头查看自己腰间的BP机,并朝附近的一个公共电话亭走去。这名男青年一直蹲在路边,什么话也没说,只抽烟。警察当时还以为是与案子无关的闲散人员,根本就没有把他列入监视的范围,险些捅出大漏子来。

  在电话亭旁边,警察一拥而上,抓获了这名嫌疑人。一查看BP机的显示,正是刚才警察寻呼的那个号码,肯定没有搞错。

  而那几名长相很相似的男青年,是从外地刚来广州找工作的某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找到工作,又被一个公司老板骗了所谓的“报名费”,并且被辱骂,心里有气,就聚在一起乱骂人,以泄心头之气。

 

  编辑:刘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