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创作

中华科技红线是以人为本

时间:2025-03-17 11:37:26 来源: 法治文艺委 作者:陈鸿彝
       —中国所有先圣、先民的劳动与制作,一切都出发于“以利天下”,一切都服务于“以利天下”孔子十分重视科技利民,他最祟敬的是“圣人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他最赞赏是“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对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创造,孔子提出:“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只要深究原理,就能打通天下人的深层愿望;只要把握机枢,就能成就人间事业的一切需求;只要有了神器,即使不走不动,你也能日行万里,上天入地)。(上述引文均取自孔子《十易》)。
      《十易》所说远古发明制作,遍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种田打鱼,衣食住行、养生送死,易货经商,安全防卫,制度管理,文字发明......都是华夏民族五、六千年前就走在世界前列的文化保障。在《十易.系辞》(下)中,孔子从伏羲画八卦、教民田渔说起,说他“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此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这里,简直提供了一部“远古科技史纲”。今天,我们可以把其指导思想概括为“以人为本”。我国历代农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音律学家,一切科技工作者,正是从这里得到思想支撑的。 
      (中西科技路线的比较优势:东方以人为本之产业文明的逻辑结果是物服从人、物丰富人、物提高人;西方以资为本之工业文明的逻辑结果是物替代人、物统治人、物消灭人
       古代中国的机器制作,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劳动力”而不是“节约劳动力”,故它并不一律要求高智力、高素质的操作者,而是让每一个生命体都有用,让人人能懂,人人能用,越发展越能创造就业机会、越能体现人生价值,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比如黄道婆的一架纺车,振兴了江南村镇!又如广西乡村老婆婆和八、九岁的山区小女孩,都能用简易装置来纺纱/制线/织布甚至绣花,使“最差”的劳动力也能发挥其最大的人生价值,共同参与社会财利的创造;而不是追求“节约劳动力,排挤劳动者”的效果,这才叫“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为本”!
       中国人的发明与制作,总是尽力把握事物的机枢,善于使一切装制都尽可能地简化到“由一寻之木转万斛之舟,以一寸之机发千钧之弩”的地步。比如远古的一副土圭,可以用来测日影,定方位,从而实现时空测量与时空转换;比如一双竹筷、一把菜刀,顶西方多少餐具、多少厨具之用;比如一根银针,一次切脉,抵西医多少医疗器械、化验程序之功;比如一块三角马镫及一片马掌,就能让骑兵团作飞速的万里远征;比如川人用一副竹木装置,就可以提升出500尺深处的卤水来造盐;豫人用一把洛阳铲,就可以探知庄稼地深处有无古墓葬;郑和用一个碗锤子,可以从大洋深处提取出泥样,从而确认海舶正在途径远洋何处……它们无不证明着中华科技一贯追求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而又最简便、易普及、充分人性化、可以循环利用的特殊风格。中华民族就是用这样的“简陋设备”实现了五千年持续文明。能握机举要、化繁为简,这才是中华发明的真缔,中国今天的电子化人工智能技术,不依然是以极低成本实现“越顶超车”的么(不仅仅是弯道超车)?
       今天,我们的大中国,到处都是基建狂魔在大显身手,他们创造了-个又个惊世奇迹,那些从未见过、从未住过二层以上楼房的“山野农民工”,居然与传统产业工人一起,参与造出了现代化的大都会、大港口、大基地。然而,他们却从未要求国家、政府、社会在其“技术培训”“专业教育”上下过多少本钱!甚至从未有过任何一家“专业公司”开展过“有学历的正规技术培训”,而恰恰是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惊天红利!
       今天,我们中国科技,仍然保持着“以人为本”的特色。我国培育的高产稻、海水稻,改造沙漠种的稻麦与林草,治疗绝症用的中草药,所投成本,远不及人家一次海空“演习”花费的零头,而且毋须破坏任何生态,却是利国/利民/利世界的根本大业!中国人的心思仍然是花在医、食上的。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感)不依然是由衣食住行来兜底、来保障、来体现、来衡定的吗?谁能不吃饭、不治病、不住行呢?
       然而,中华学术长期受到的来自两个方向的压制,其优势并没有持续保持住:其一是庸儒腐儒们厌恶实业、贱视“形而下学”,胡闹“官本位”,折耗了中国科研的大好势头;江湖术士又爱把知识妖魔化、玄秘化、庸俗化,以便欺世售奸,流毒深广;近代以来,更额外增加了一个巨大胁迫:以资为本的西学全面腐蚀以人为本的中学,西方高速发展的科技攫取了优势地位,以至在中国,在今天,“以科技排挤人,牟求利益最大化”竟也成了某些人的灵魂追求,比如机器人出来了,首先被用来取代底层劳动者,剥夺其生存手段(无人驾驶、无人售货、无人投递之类),而不是用于危急险难场合!假如第一流的科技被用于排挤/取代最基层的、最大多数的劳动者,它还会持续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么?国家还能真正建立健全起独立自主的科技体制/科研机制吗?
       (三)以人为本的科研才是真正的科研;的科研是一柄灭绝自然人屠刀是的,东方发明为人,西方发明为事;东方发明在于“发挥劳动力”,西方发明在于“节约劳动力”;东方发明让人活得更有价值,西方发明让物一天变个样。西方文明的逻辑结果是“物替代人、物统治人、物消灭人”;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意味着一批“自然人”的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意味着一批人活下去的“价值”的正当性的被剥夺,意味着可以批量预制、批量生产的试管人,克隆人,机器人终将取代“自然人”。
       且举些实例来看看:
       1.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只是“精英智慧”的超常奋进,却是“人类智慧”的集体无意识的消减、退化,是“人”作为“类存在”的日渐萎缩,自生力、自愈力、康复力、创造力越来越差,“智慧精英”才能活下去。
请去西医院看看吧:在那里,全靠个别精英对“仪器”的发明、制作与操纵;一般医生已不“看病”了,什么都交给先进仪器去“诊断”,医生群体越来越成为“仪器”的附加部件,越来越“无用”;当医师们人人都只会“按一下电纽、读一遍仪表”之时,我们还能指望这个群体“救死扶伤”么?
       2.因为“以资为本”,自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要把最庞大的资金、最尖端的科技,最聪明的大脑,集中投入到最赚钱的地方去;什么最赚钱?军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集中在军事领域;而疯狂扩张的军事科技更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全球资源与财富,破坏着自然生态以至自然人本身。 

       3.因为“以资为本”,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人向农业投了一点点“资”,对农作物种子做了番“基因研究”,便垄断起“知识产权”来了。于是,你看吧:中国东北豆农几代/十几代人辛苦培育/选拔出来的优良豆种竟一朝“报废”,分文得不到报偿;反而要改种洋人的无法自我繁殖、断子绝孙的转基因品种!一种农作物连自身的繁殖问题尚未普遍解决,即使从“纯科研”的角度评价,也分明是“半调子的成果”,却急急忙忙地推广开来,我要问:它有资格索取“知识产权”吗?造成这种局面对谁有利?噢!这样的科技,不是让你直接去死,便是要你糊涂地亡!
       问题在于:“以资为本”的科研路线,早已形成-套完整的世界性体制、机制、策略、手段,以及相应的人力、智力、财力、物力的配比,轻意碰触不得;要想建构另一种“以人为本”的科技路线/体制,却不得不说:路漫漫其修远兮,还得上下而求索!但我深信:只要人类不灭,以人为本的路线一定能成!

  【2019.12.29初稿,2025.03.16润饰】
编辑:姜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