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八讲纲要
时间:2022-07-18 10:41:12
来源: 法治文艺委
作者:江山宜人
主旨:汉字要承载当代,汉字产业要面向未来。
引言:方块汉字, 一个独特的文字体系。五/六千年来,它经历了星云式生成、谱系化发展与可持续的一次次蜕变,成为凝聚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芯片。这个文化芯片的世代传承,对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厥功至伟,并将以全新面貌焕发其青春。下面要讲的内容,包括汉字和汉字产业两个方面。
1.讲汉字,是讲从甲骨文-金文(篆字)到隶书-楷书再到印刷体的流变轨迹,讲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之历史芯片”在传承文明,开发民智,推动产业发展,提升行政效率,护航阶层有序流动,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各个方面表现的强大文化功能;
2.讲汉字产业,就是把历代汉字制作/汉字建设放到相应的社会生产/社会文化生态的环境中去评价,讲汉字载体甲骨/青铜器/简牍/纸张/雕版的更代史;讲汉字产业走向市场、走向规模化生产、走向机械化作业的重要进程, 进而探讨今天的汉字之发展方向与路径,思考汉字在电子化、数字化条件下承载当代、面向未来的历史重任。
这个题目跨度较大,我把它截分为“八讲”来说。1.甲骨文,2.篆字;3秦隶,4.汉简,5.晋楷;6.唐抄,7.宋印;8.现代版。
这是一个老旧却又带前瞻性的文化课题,在座的多是文化界的有识之士,希望能引起广泛关注。
第一讲:甲骨文
甲骨文的问世,是中华文明的高起点、亮起步。
(一) 甲骨文的原初制作,广布华夏大地,它不是某位个人、某特定群体独创的,故先天就具有全民共创/共用/共享的品性;
(二) 象形是甲骨文的外观特征,它区别于原始图画、巫卜神符、单纯记音符号,它能引发对字音/字义的自然联想;便于从文字结体上做体系性归纳;
(三) 甲骨文有很强的信息储存功能,可供世代传承,古今对话。商周卜蓍记录,是华夏远古文明的见证。
第二讲:篆字篆字(金文)确立了“汉字方块化”原则,做到形变而音义相承,兆示出汉字可持续传承的奥秘。
(一)篆字的方块化,是对甲骨文的革命性整合;为排版之整饰作好了准备;
(二)商周青铜铭文能全息性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由政府或贵族之家庋(gui)藏;
(三)先秦简牍的廉宜性和可批量复制性,保证了文化下沉,蔚成中华第一轮知识大爆炸。
1.简牍编联与篇卷册的自然划分;
2.个人述作与集体编著蔚然成风。
第三讲: 秦隶
篆字的隶变,积累了汉字结体之美化经验,提高了汉字生产力。
(一)大一统形势呼唤隶变;强大行政力量是推展新体的保障。
(二)隶变积累的新经验:
1.笔画简洁化、笔形多样化(点横竖撇捺钩挑折的分化与凝定)
2.构件标准化、部首符号化(人心手足水火阜邑:全以符号代替)
3.表义抽象化、结体美学化(日月山川舟车马牛:不再“散装”)
(三)汉承秦制,秦隶沾溉百代。此后汉字的行草楷变体,不过是隶书笔法的阶段性微调。
第四讲:汉简
汉代书籍,绝大部分是写在简牍上的,也有写在缣帛上的;汉代的文化工程,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汉文覆盖率,改变了汉文消费模式。
(一)汉代人继续革新语言文字,强化其全民共享之通用性。汉字,汉代之字也,即汉代人共用之字也(非狭义的汉族之字)。
(二)汉代文坛对汉字字义做了科学解析:
1.声训;由音释义,音近义通;
2.形训:依形释义,部首归类。
3.六书:识故字/造新字的共同遵循。
(三)汉人手工抄录的职业化,满足了书籍流转走向市场的需要。
第五讲: 晋楷
楷体与六朝佣书业的崛起,使汉字生产、汉字建设进入自觉阶段。
(一)楷书讲究个性美,通过书艺实现心灵对话;
1.晋楷的前身:魏碑(取消挑波,注入北人阳刚之气。)
2.晋楷:汉字手写艺术的高峰(为汉字运笔立标竖艺)。
(二)由简书到纸书;汉魏六朝之书都是手抄的(为作家的涌现,提供生态条件)。
(三)六朝佣书业盛况空前(为书法家的涌现,提供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四)六朝声律说科学地解析汉文之音乐美及其应用,强化了汉文民族风格。第六讲: 唐抄
手抄本与雕印本,是唐代出版物的两个大宗,这个局面一直维持到明清。
- 唐人的文字整合工程
2.汉字变体的五大原则:
(1)方块原则(汉字结体的基本规范),
(2)对应原则(汉字音义传承的基本要求),
(3)六书原则(汉字释故创新的基本遵循),
(4)精准表义原则(大量新的形声字、会意字孳生的动力),
(5)简明美化原则(唐代书法家各有风标,同垂千古)。
(二)唐人的汉字建设:雕版印刷的兴起。
1.雕/印技艺源远流长
2.雕版印刷创自社会低层
3.雕版印刷收归官府
(三)唐人的卷轴装纸本书
(四)唐人藏书业的奇葩--敦煌宝库
第七讲: 宋版书与宋体字
(一)宋代出版业的三大新业态:
1.培育出版基地(这是空前的,与丝绸业基地同步发展;世界先锋);
2.全流程的工序分工(大幅提升生产力、生产工艺;世界先锋);
3.机械作业、优品争市(劳动组合形态、产品营销形态的一场革命;世界先锋)。
(二)字体:文本录入的灵魂
1.宋代楷书手抄本仍然是文人的最爱;
2.“匠体”的演进(从宋体到仿宋体:印刷工艺的必然要求);
3.台阁体:手抄本的末代归宿(手抄终究要退出出版业)。
(三)制版及版本学
1.木版雕印;
2.铅版、铜版、石版、胶版的登台
3.版本学
(四)元明清的出版业
1.金元和明清的国文产业:国文产业的全民属性。
(汉字之形/音/义是南北各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以<中原音韵>为例)。
2.明代出版业:丛书.类书.专业书的出版与收藏。
3.清与近代的国文教育:
(1)字形--所谓“正体”:清代排斥“俗字”的官场文化;
(2)字音--国语字母的制作(满人的“京腔”取代了明人的“国语”);
(3)字义--文字狱的反噬。
4.近代出版业:与世界出版业接轨
第八讲: 承载当代 面向未来
----为电子化时代的汉字产业筹谋出路
(一)汉字平面编排进入最佳境界;
1.由左至右的横排版面,给人以进入新时代之观感;
2.分章分节.标点符号与书目标题的规范化,极大地提升了文字可读性。
(二)汉字简化工程,延续了历次简化的基本原则,当今更须重视精准表义原则、工艺操作原则,电子适应原则;
1,汉字规范,兼及字形/字音与字义的规范,工程浩大;
2.现代汉字承载着现当代人的认知/意识和情感附加;
3.汉字简化工程有必要做些纠偏微调:
(1)基于“文字为语音符号”之西式理论,搞同音归并,违背了汉字形/音须更精准表义的原理;也有碍于电子的文字切换;
(2)基于“汉字拉丁化”理论,以西式“语法”知识置换本国之国语国文的声律/训诂知识;淡化了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必须重建汉文音乐美。[2022.07.18修订]
(三)汉字建设须向电子化/数字化方向推进:
1.汉字规范化为电子化、数字化产出准备了先行条件;
2.构建汉字的数字模型,开辟汉文建设新天地。
3.展望未来,不容倒退。
(1)书法艺术应该归位,为民族艺术而努力;
(2)汉字产业一定要走在文化产业的前列。[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