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通说 推介辞
本书揭示的是:
1.四、五千年来,我们一直使用的国语国文,是中华文明之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历史文化芯片;天人合一,阴阳对应,天地人一体,人为万物之灵,是我们不变的信仰。
2.三千年来,诸子百家凝聚了我们的民族智慧;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灵魂;先贤们认定的国家职能“食货领先、礼乐并举、不忘兵刑”一直传承着;民为邦本、食为民天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3.两千年前,秦汉先民早就确立了政教分离、中央集权、基层自治、百姓自律的国家政治体制。国家力推精耕农业,大兴实体经济,在全境进行劳动组合、资源配置和消费调济,由此构建的汉唐文明,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诸原发文明一起,照亮了全世界。
4.一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态实现全面更新:宋代的城市率已达30%以上,有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有以十万计的劳工聚集之盐场、茶场、矿山与五金冶炼基地,有举世罕见的丝织业、印刷业、瓷器业、航海业、制币业等先进文明的标志性业态,能在境内外实现劳动组合,资源配置,机械作业,优品竞发;更有交子、会子、关子等有价证券与金属钱钞一起流通于市场。这才是本质意义上的“产业革命”! 中华文明表现了超前的创造力,其产出的巨量社会财富,是西欧列强在“工业革命”二百年后仍在梦想而垂涎的;其引以为傲的“工业革命”也只是解决了机械动力而已;而机械生产本身绝非起于西欧。
5.五百年前,中国以特色产业、规模产业为依托的城镇星罗棋布。农村务农为主,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农副特产与家庭副业、家庭手工业(如编织业、棉纺业)基地发达起来,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也作为“帝国工场工业”的后备力量、支援力量而存在,构成城乡间的新的经济纽带。这个时期,造船业、丝织业、棉纺业、制茶业、制瓷业、矿冶业、制盐业等行业高度发达,并在相应地区形成相对密集的特色产业,汇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生产者、经营者们在比速度、比产量、比质量、比营销、比运输、比信息、比技能,早已突破自然经济状态下个体经营、封闭保守的千年旧习,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利益共同体,机器设备成了他们的生存依靠,对社会经济变动保持着极度的敏感;他们最善于作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群体斗争;到明代中叶便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时代冲击波,震撼着既有的统治秩序。由此开启了运用集会结社、罢学罢工罢市、游行示威等和平斗争手段来凝聚社会正义、维护平民权益的新时代(这远早于西方“文艺复兴”;也区别于本土历代的农民起义),明人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成和平双赢的国际海洋秩序(这与海盗文化形成强烈对比);明人成功地引进并在全境推广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五大农作物,预先保证了成亿增长的中国人的衣食之需。这一切,都向世界宣告:无须等待什么<国富论>的问世,不必走“军备强国,金融富身”的殖民掠夺路线,我们的社会本身就前程无量;而早在二、三百年前就已“西化”了的前殖民地,又有谁真的“现代化”了呢?
近代史的百余年(1840--1949),中国人在自己的黄土地上忍苦奋斗,狙击了自由资本对全球的自由地殖民扩张、自由地文化置换,直至自由地种族屠戮;阻滞了垄断资本对全球的资源垄断、产品垄断、消费垄断、金融垄断直至法制垄断、话语垄断;在“半殖民地”的折磨下我们艰难地维护着世代相传的国语、国族、国脉、国魂,在内外情势绝对艰难困厄的日子里,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大笔财富(1914年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依然是世界第一!)今天,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国家的振兴之路。今天,我们正崛起于东方,我们将给世界奉献一轮新的太阳。
中华文明自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历史逻辑,理当得到相应的敬重与阐释。这本小册子,便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