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创作

农民,永远值得喜爱和尊敬

时间:2020-08-12 10:11:17 来源: 宁波日报 作者:张晓红

  贾平凹先生的《我是农民》写于1998年,我用了好久时间,分几次才读完。

  小时候,家就在农村,推开窗,就是连片的水稻田。春夏间,绿翠葱茏,禾秧在微风中摇曳,煞是可爱。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沉甸甸的金黄稻穗弯下了腰,一派丰收在望景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庄稼地的主人——农民。那时候,与那些农民伯伯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精心侍弄着农田。春雷鸣响,就开始翻田、犁田,田水漾之,就要把嫩嫩的禾秧插下去。我们还要高声背诵一首刚学会的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现在,环视我们的周遭,已看不见从前那些正儿八经的农民了。很想借着贾平凹先生的这本书,重温一下与农民的情谊。

  作者出生于北方,他所经历的很多事是我没经历过的。于是沉下心来,仔细阅读,在字里行间咀嚼作者的心路历程。阅读《我是农民》,被作者身上那种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对北方农村和农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思考。

  本书其实是贾平凹先生对自己踏入写作之路的回忆录。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文字简洁明了,语言质朴纯真,偶尔带入北方口音,有着地方色彩。但是,每一个人物和他关联的故事,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农民的艰辛,在作者的亲身经历中,一次次清晰地得到呈现和印证。

  作者以乡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初中,现实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他对读书的信心和热情。例如,为了节省伙食费,他周日回家带来黑面馍馍和冷熟红薯,用开水泡了吃;天晴时,他才穿自家做的布鞋和草鞋,天一落雨,就打赤脚。然而,不惧艰辛的他,依然只上了一年半的学,就被宣布毕业了。只能在家当农民,好在他什么都愿意干。

  后来,贾平凹加入了修建水库的工程单位,很有工作激情,按领导要求,油印文字、写工地战报等。他书写身边的人和事,然后读给大伙听,大伙经常拿着他写的东西去看,还流传到别的连队。他的写作激情就这样被工友们激发了出来,他写大伙在劳作中的故事,还参与文艺演出的剧本创作,一步步走上了文学之路。

  作者身上始终拥有农民的坚毅和韧劲。他一直认为,在当农民的那些日子里,是最快乐的。“这一去,结束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结束了我的农民生涯。我满怀着从此踏入幸福之门的心情要到陌生的城市去。但20年后我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我离开芦花村的那一刻起就伴随着了,我没有摆脱掉苦难。”“人生的苦难是永远和生命相关的,而回想起在乡下的日子,日子变得那么透明和快乐。”“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你能到乡下吗?或者到类似乡下的地方去?”

  不难看出,虽然后来作者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但他时常会泛起“农民情结”,他内心深处的农民性,并未彻底褪去。他把男子汉的那种对故土的深情埋在心底,他感谢那一段时光,感谢那些亲身经历的农村生活。贾平凹骨子里有着自己的坚韧和执着,被人们称为“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这源于他那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农民,这简单的两个字,值得我们一生去喜爱和尊敬!(张晓红)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