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创作

哲贵《图谱》:我竭尽全力写出我的感受

时间:2019-11-08 10:42:01 来源: 《小说选刊》 作者:哲贵

      2017年至2018年两年里,我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生活在一个叫做金乡的地方。那是一个东海边的古镇,建制于明洪武二十年,是明朝的抗倭重镇,当时称金乡卫,是朝廷委派信国公汤和筹建的全国五十九座卫城之一,与天津卫、威海卫并列。指挥长为正三品官衔,比现在的浙江省军区司令员还大。

       城墙已经在大炼钢铁年代被拆了。护城河还在。环城的公路沿护城河而建,我沿着公路跑步,一圈四点五公里,我一般跑两圈。

       金乡的意义不完全是一个古镇,那是历史,是金乡和金乡人无法回避的源头。金乡的意义也在于现实,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地,是中国小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是温州第一个经济年产值超亿的乡镇。这个人口不足十万的小镇,已经走出七家上市企业。徽章、台挂历、印刷包装、文具用品从这里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各地。这里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历史和现实在这个小镇交集,产生了化学效应,发生了诸多奇异的现象。城墙虽然已经被拆平了,但居住在镇里的人依然以“城内人”自居,他们所讲的方言,称作“城内话”,“城外的人”是听不懂的。我发现,无论是居住在城内的老人还是年轻人,他们心中都有一座自筑的城墙,他们的内心自成一个世界,自备守城和出征的功能。城里依然保持着旺盛而蓬勃的民间力量,做慈善是这里一种传统和风气,城里的道路改建和主要建筑修缮,基本上是居民自发筹资和派工的,政府只在其中起到规划和引导的作用。城里香火最盛的是玄坛庙,供奉的是玄坛真君赵公明,天下四大财神之一。玄坛庙就设在金乡最繁华的街道,庙的楼上是居民的住所。在这里,人是可以居住在神祗上面的。两者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历史是由积淀而成的,这种积淀后来成了传统。作为古镇的金乡,自然有许多传统,包括传统的手艺和手艺人。

      我就是在金乡认识了一个制作京剧盔头的手艺人。当然,他的传统不是来自明朝,徽帮进京是清朝的事。这个手艺人是我一个朋友的长辈,我早就在朋友处听说了他们家关于盔头的传奇故事,这个传奇故事中也包含了他们家祖上几代人关于盔头的传承故事。我在他们家见到了盔头,老实说,我看不出好坏来,看不出他们家盔头的神奇之处。但我能在传承人的讲述中感受到他对传统的热爱和自豪,当然也感受到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正是这种感受触动了我,使我起意写一篇关于历史和现实、传统与继承的小说。小说当然是虚构的,但我的感受是真实的。这种感受也是我目前面对世界的感受,热爱、自豪、不满、无奈,恋恋不忘和去意已决,这些感受我都有。我构思小说之时,曾经朦胧地想过,当我以一个写作者身份来审视这个人物和事件时,可能会有更深入的发现,或许,我能够为人物和时代提出一种假设的去途。

       事实证明,一个写作者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我用尽全力,大概也只能写出我对人物和事物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完全是个人化的,未必具有普遍意义。

2019年9月18日

于杭州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