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同根,书画同源 渝港澳青少年共绘“花好月圆”
文化同根,书画同源 渝港澳青少年共绘“花好月圆”
——第六届“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重庆赛区)活动综述
光明网重庆11月5日电 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重庆和港澳地区青少年文化交流,由重庆市政府港澳办、重庆市政府新闻办、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文联、香港紫荆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重庆赛区),在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璧山区、铜梁区、梁平区等12个分赛区同步进行。
“紫荆杯”书画大赛是一个跨地区、跨文化、跨学段的公益性大型文化交流活动,重庆赛区是参加人数最多,组织力度最大、活动最丰富、作品水平最高的一届。
活动历时3个月,吸引2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超过10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上千名老师放弃暑假时间,为孩子们讲解一首诗、品鉴一幅字、赏析一幅画,一起感受笔墨背后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的巨大魅力,并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港澳青少年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
如何提高港澳青少年和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这次大赛给出了很好的思路,通过提升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鉴赏修养水平,促进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潜移默化地将爱国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中,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
同根同源,血浓于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渝港澳两岸三地青少年携手共绘“花好月圆”。
跨学段
10万名青少年参与,厚植“中国文化”沃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只有从小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开展丰富多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才能让孩子们对我们的国家心怀认同,对我们的文化拥有自信。
“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前身是“紫荆怀”两岸四地青少年书画大赛。从2011年首届大赛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参加学生遍及两岸四地,影响深远。
今年7月,第六届“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重庆赛区)正式启动。
活动过程中,青少年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用心观察生活的美好、社会的变化。抗疫、丰收、山水、友爱等元素成为他们书画中的主题。一幅幅书画作品,让孩子们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传统文化中孕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的瑰宝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大赛注重运用“互联网+”,大大增加了海内外的影响力。
活动开展3个月以来,重庆12个分赛区,2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积极响应,超过10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12个分赛区评选出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毛笔书法、中国画、西画作品,共3240幅作品进入重庆赛区决赛,这3240件作品全部在网上进行了展示。
上游新闻APP开发设计专题活动展示平台,邀网友对作品点赞互动。作品一上线,海内外几百万网友浏览点赞,并迅速成为热议的话题,影响上千万人,带动全社会厚植“中国文化”沃土。从9月24日起,上游新闻APP设网络点赞活动专区,点赞次数就达到14496936。
活动学段跨度大,参赛选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儿童,从初中到高中的青少年,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
参加书画大赛各个学段的小朋友不仅互相学习,放学以后和节假日,还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学书画。
幼儿园向小学生学,小学生向初中学生学,初中生向高中生学,这样一种跨学段的同伴书画学习方式,不断让身边的书画榜样引领幼小的小朋友,你追我赶,齐头并进,呈现出一种百花争艳的学习好风景。
利用这场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播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从小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心,激发内在的爱国情怀。
10月12日,重庆赛区决赛评选出九个组别一二三等奖共540幅作品,参加香港总决赛,与内地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作品共同角逐金、银、铜和优异奖。
颁奖现场,一个蹦蹦跳跳上台领奖,并挥动双手跟观众互动的小男孩吸引了众人目光。他叫黄焕然,是两江新区博雅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学生,今年4岁,他是获奖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黄焕然的妈妈张薇薇是一位美术老师,她从小就带着孩子写写画画。每当看见孩子拿起画笔,张薇薇就会引导孩子,把他想画的内容表达出来。
这次比赛,黄焕然画了荷花和鱼,作品名字叫《荷·和》,希望祖国和和美美。“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2、3岁从认识开始,再大一点就是理解、传承,写写画画中,就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的罗元获得了中学组毛笔书法一等奖。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外公是书法家,奶奶热爱写诗,母亲是老师,罗元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已经学习了8年。
罗元说,学习书法能够提升审美能力,还能训练自己的耐力和毅力。“中华文化传承了几千年,魅力无穷,我们身体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义不容辞。”
“此次书画大赛对于两岸和港澳青少年,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修养的培养和提升”,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校长陈代伟说,“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艺术修养的培养和国学传承一直贯穿始终,比赛搭建了舞台,让学生通过比赛,检验自己在艺术和文化传承中的技能和修为,激励更多青少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情怀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从小培育、培养,尤其是在新时代,更需要加强少年儿童爱国情怀的培育。两岸青少年,需要从小培育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他们对民族的归属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跨文化
名家联袂专业指导,让青少年爱上“中华文化”
名家联袂,百花齐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论其精华,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诗书画”。诗书画——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两岸青少年讲解一首诗、品鉴一幅字、赏析一幅画,一起感受笔墨背后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的巨大魅力。
8月,第六届“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重庆赛区)策划开展了“名家邀你上南山”“安居古城画乡愁”“竹博园里画风骨”等5场暑期公益采风活动,3000名青少年前往创作写生,勾勒出心中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写出字里行间的“行千里·致广大”。
“中华葡萄第一人”国画大师方凤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著名诗人傅天琳,书法教育家李中华、画家钱昆……这些诗歌、书画名家都来了,到现场给青少年们提供专业的指导。
重庆川剧院青年演员周星雨,在活动中与学生们分享诗歌、戏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加拿大籍作家、《凯哥日记》作者乔纳·凯·伍德也参与其中。他们的加入,增强了参赛青少年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丰富了书画作品的内涵。
在青少年的书画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主题。
紫荆杯书画大赛重庆赛区组委会公益大使周星雨是一名川剧演员,学习川剧已经16年。参加评审过程中,她发现每一个赛区几乎都有“川剧元素”。令她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重庆高新区幼儿组的西画作品《变脸》。
这幅作品创意十足,不同的脸谱被粘贴到纸上,可以像书一样快速翻动,换一页便是一个脸谱,比真人表演还要有趣。“透过脸谱能看出,孩子们对川剧本身有一定了解。服装、头饰、妆容,都画得非常细致、考究,还原了川剧人物的真实状态,让人眼前一亮。”
吟诗、作画、晒风景……青少年从多角度用心感受艺术源于生活的哲理,发现中国的文化之美、山水之美。
9至10月,“薰衣草有美·诗书画有爱”公益助农之旅走进石柱黄水,推广乡村旅游;“书画有爱·凤富有情”公益助学之旅远赴忠县官坝,捐书赠物,交流书画创作。
书画大赛还开设名家公益讲堂、诗书画诵体验、自然科普、现场写生、书画扇面、爱心种植、互赠友谊种子、欢乐游园等活动,上万名青少年读诗、品字、赏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颁奖现场也是文化名人齐聚,舞台上“星光熠熠”。
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漆钢,著名画家方凤富,著名诗人傅天琳,国家一级演员、重庆侯派相声非遗传承人仇小豹等重庆文艺界名家参加了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他们高度评价这场书画大赛规模之大,影响之大,活动之深远,希望这样的大赛今后在重庆继续开展。
“孩子们有机会和名家大师近距离接触,这种感觉很不一样,对他们会有更大的启迪,让他们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家长邬沅秀高兴地说,参加“名家邀你上南山”活动收获颇丰,而且,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让小朋友更深入理解“手足之情、同胞之谊”。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铜梁籍书法家李中华参加了多场活动,感触很深。
“书法、国画饱含了很多中国智慧,文字是中国文化基因”,李中华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式,还是诗书画。诗书画,虽然是三个字,实际是同一事物的三种表现形式。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渗透到很多领域;书法,世界上公认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而且为我国所独有,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画,是内心情怀表现于外在的最好表达形式,这正是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画之独特之处。
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诗画,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画,书画同源。诗书画,三位一体,正说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越是互相融合,越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诗书画,是青少年走进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也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让两岸和港澳青少年更有‘文化自信’,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
跨区域
共绘祖国“花好月圆”,展现“骨肉相连”一家人
紫荆莲花并蒂开,血脉相连一家亲。
“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重庆赛区),激发了渝港澳三地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展现的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传承的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香港紫荆杂志重庆联络处主任仇漩,对小学组一幅国画赞不绝口。
这幅画的整体色调是蓝色,主图为一盆盛开的紫荆花和一盆荷花。紫荆花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以及港澳两地的地标建筑。这样和谐而美好的景像,留在了孩子的心中,绘进了孩子的画中。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华夏子孙们血浓于水,“根”与“魂”永远紧扣在一起。
这是一场跨区域的文化盛宴,大赛不仅是重庆区域联动,下设含南岸区在内的10个区县分赛区,以及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重庆巴川国际两个教育集团,共12个分赛区、200所学校参与;而且,这还是跨两岸的文化互动与交流。
在重庆,南山植物园送出荷花和紫荆友谊种子,安居古城送出特制“乡愁”明信片邀约港澳同胞回家,梁平竹博园赠以竹帘书法作品“竹报平安”。
逛古城、画折扇、念乡愁,共同描绘美丽重庆。送种子、扎荷包、写祝福,并向港澳青少年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在疫情之后来渝学习交流。
此外,内地学生的书画作品走进港澳展示,让港澳的孩子们能看到同龄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探究文化的精髓。
同时,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港澳青少年也在探索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将文化信念、文化认同从小就根植于内心深处,拥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
书画无声,却最能“化”人。参加完此次比赛,重庆很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了。
“我学了两年国画、三年书法,这次比赛得到大师现场授课的机会,受益匪浅”,重庆梁平双桂小学六年级的张静自信满满,“我很有动力,要继续把书法写好,把国画画好。”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小学4年级丙班的伍芷墨的参赛作品是国画《碧春山居》,“中国画就像一本故事书一样魅力无穷,值得我慢慢去探寻。我多么希望港澳小朋友能与我们手牵手,一起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绘出美好的生活。”
“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是此次比赛的承办单位之一,对于增进重庆与港澳地区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我们十分乐意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说,“一幅幅精心创作的书画,沟通了渝港澳青少年的情深厚谊,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大家携手共进,相信一定能提升彼此的人文关怀和精神交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促进情感共通共融。”
“紫荆杯”书画大赛进校园展现的是“活色生香”的真善美,传承的是继往开来的精气神,让传统文化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如何增强青少年对祖国文化的认同?“紫荆杯”两岸暨港澳青少年书画大赛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种子静悄悄种进了孩子们心里,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上图片由罗嘉、崔力拍摄)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宏 通讯员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