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产业

张新发在非遗产业化发展上乘风破浪

时间:2020-07-08 10:00:08 来源: 湖南日报 作者:成青、刘建英

  湘潭画家陈文杰先生的作品,还原了百年前的张新发槟榔店铺,该画于今年在《中国书画报》刊出。

  6月27日在湘潭万达广场举办的张新发“梦回百年”路演活动现场。高明 摄

  湖湘槟榔文化博物馆万人观展活动启动仪式上的旗袍秀。刘建英摄

  湖南拥有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目前湖南已有118项国家级、32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2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文化强省背景下,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产业化,成为湖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然而,一些非遗项目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侗族芦笙、龙舞(芷江孽龙)、双峰仗头木偶戏等都存在后继乏人、经费紧张等问题。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实现非遗产业化发展?在这方面,省级非遗品牌张新发做了大量的传播、保护和创新工作。

  借助多种推广形态,大力传播非遗文化

  值此非遗认证5周年之际,张新发将今年6-8月份定义为张新发“非遗季”,通过举办一系列以传承和推广为主题的非遗活动,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非遗文化,助力非遗的产业化发展。

  6月7日、10日,张新发先后公益支持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湖南非遗购物节网红直播大赛”决赛和颁奖典礼,借用当下火爆的新经济形态,助力湖南非遗产品的推广。

  6月13日,张新发启动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湖湘槟榔文化博物馆万人观展活动”,让更多的市民走进非遗、体验非遗。活动开展至今,已经有4280人参观了位于张新发总部的湖湘槟榔文化博物馆。不少市民反映,这个博物馆让人耳目一新,与槟榔相关的历史、文化、文物在其中通过实物和声光电结合等全方位的展示,让这部槟榔文化史清晰的展现在大家眼前,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张新发非遗文化的情感认同。

  开展大型非遗公益活动,一对一帮扶非遗传承人

  6月28日,张新发携手湖南都市频道、湖南红网开展 “非遗传承,有味发现”大型公益活动,带领公众走近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深入了解非遗的过去、现在,关注非遗项目的未来。近日,栏目组先后完成了“长沙棕编”、“湘潭石鼓油纸(布)伞”等的公益报道。据悉,该活动将持续到8月份。

  “张新发还将出手帮扶一批有困难的非遗传承人,用每笔5万-15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和传习现状,同时也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项目的薪火传承。”张新发品牌中心总经理黄强介绍,公司预计将在8月底举行捐赠仪式。

  举办“接地气”的非遗路演,推动非遗产业化落地

  与此同时,张新发还在湘潭开展了主题为“梦回百年”的非遗系列路演活动,在非遗文化传播落地方面颇有创新。路演布置了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上世纪80年代和中央舞台5个沉浸式场景,设置了投壶、滚铁环、跳房子、糖画、剪纸、花鼓戏、笑工场表演等民俗活动环节,用浓厚的历史情怀和丰富的非遗民俗文化征服了市民朋友。千言万语不及亲身体验,这种“接地气”的路演活动,实现了非遗文化传播的完美落地。

  而在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上,张新发更是一路乘风破浪,成为了湖南非遗产业化的典范。“质为上”,这是非遗技艺的生命线。为此,今年6月,张新发总部先后与优质槟榔原产地琼海市、琼中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稳定和提升张新发产品的原果质量,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味觉体验。

  “我们将强化非遗产品的文化体验,树立非遗产品的良好口碑,这是张新发非遗产业化的重要课题。同时,我个人希望张新发能‘以己之力’承担非遗保护的更多责任,也倡导有更多的非遗企业和我们一起,与政府、媒体、专家、民间通力合作,共同探索、促进湖南省非遗的发展。”张新发第四代传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强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

  让“非遗”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爱上非遗文化,这是时代赋予张新发老字号的使命之一。

  往事记忆

  五代湘潭人吃出来的老字号——百年张新发

  湘潭是座古城,湘江从城中流过,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千年脉络,濡染着空气里荡漾的湘潭味,沉淀着活色生香的非遗历史。

  火龙灯、油纸(布)伞、剪纸、杂技、高跷、巫家拳,样样精彩;韶山山歌、梅桥夜唢呐、花鼓戏,都是世代存留的民间精粹;龙牌酱油、张新发槟榔、灯芯糕、烘糕、毛氏红烧肉,充满的都是湘潭韵味。

  一个百年老字号的产生,是代代湘潭人对传统的热爱和坚守,从五代湘潭人口中,我们听到了他们与湘潭老字号——张新发的故事,品尝到不同时代湘潭人的滋味生活。

  给父亲买槟榔的儿时记忆

  采访对象:张益华,96岁,现住湘潭县排头乡大扶冲村

  虽已96岁高龄,张益华的身子却很硬朗,精神奕奕,给我们回忆起她与老字号张新发的故事。

  张益华儿时生活在湘潭城十六总。上世纪30年代,父亲在船上工作,经常打发还是小姑娘的她去买槟榔。父亲喜欢吃张新发,而张新发店铺开在九总,从十六总到九总要走上半个小时。如今还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张新发槟榔店生意很好,每次去都要排队,不过店里的两个姐姐见到她,总是会对她招招手说:“来!让这个细妹子先买。”

  在大人的撮合下,张益华16岁就与丈夫定了亲,定亲8年后结婚便搬到了湘潭县排头乡大扶冲村,一直住到现在。她记得结婚时场面热闹,在日日新百货置了大件小件的嫁妆,还在张新发买了2000口槟榔,在酒席上发给宾客。那时,从十六总到排头乡,坐完轿子还要坐船,爸爸很舍不得女儿嫁到那么远,但想到那年代城里不太平,还是乡下安宁,父亲也就宽心了。

  这个城里姑娘自从嫁到乡下后,就再也没有回城给父亲买过槟榔了,直到父亲去世。到九总买张新发槟榔成了她记忆深处与父亲相处的美好时光。

  槟榔世家的老交情

  采访对象:王汉钦,87岁,现住湘潭县河口镇蔡家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王汉钦一家住在城正街洗脚桥,是湘潭“城里头”的人。

  “我家当时在城里头做槟榔批发生意,做的槟榔都送到了附近的零售铺子里。”王汉钦告诉我们。据他回忆,当时十三总的张春华、裕兴隆、九总的张新发都是当地有名的槟榔店铺。作为老槟榔世家,王汉钦自然和一些同行的关系很密切。

  “我11岁就认识张荣生(张新发第二代传人),我父亲和张荣生是拜把子兄弟,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王汉钦回忆起这段槟榔世交。他说,那时两家都进海南槟榔壳子,但张新发只做门市,不做批发,前去买槟榔的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顾客。”据他回忆,张荣生的妻子唐桂贞打扮精致,长得漂亮,是一把槟榔销售的好手。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的时候,和其他槟榔作坊一样,唐桂贞一开始还会在家偷偷做些,卖给定制的顾客。后来他们家进了合作社,她便被安排在一家副食品公司做营业员。

  “切槟榔也是个技术活,槟榔不扎口的奥妙与这切壳子的手法有关。”王汉钦说,张新发的第三代传人张颖后来在合作社切过槟榔,她切槟榔的手艺出了名的好,人称“张一刀”,也就是一刀下来,槟榔纹路分明,不会扎口。王汉钦在供销社顶父亲的职当负责人时,把张颖请了过去。“但没做多久,在大跃进的时候海南把槟榔树砍掉,改种橡胶树了。”回忆起两家的槟榔世交,王汉钦有点惋惜,历史的潮流奔涌向前,他家的槟榔生计从此止步。后来,王家经历了三次搬迁,在城里头卖槟榔变成永远的回忆。

  木屐店铺的“入股证”见证一个时代

  采访对象:李卫东,70岁,现住湘潭市岳塘区吉安路

  李卫东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末的湘潭十七总新码头巷子,父亲在上世纪20年代经营一家木屐店铺,作为小手工业者,一家人的生计便是靠着父亲的双手。直到1956年,随着公私合营,李卫东家的木屐作坊换成了合作社的“入股证”。

  李老记得,当时两边的店铺一家接一家,百货、日杂、小吃、修锁、做伞,很是热闹,还有卖槟榔的张新发,还有个叫颜记石号的卖石板、磨刀石……后来,这些老店大多都经历了公私合营这段历史。

  李老说,那个年代,街上一派喜气祥和,大家都在供销社买日用品,吃集体伙食,城里是三五家安排在一起,派到一个食堂吃饭。“进了合作社,父亲成了一名工人,除此之外,家里那时还能领到一份股息,但没多久就停了。”这份“入股证”成了李老的收藏之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就好这一口原始的味道

  采访对象:周勇,43岁,现住湘潭市雨湖区南盘岭

  “一个槟榔壳子切成几口,小块小块的,酸中带甜,我们总是抓一把揣兜里。”今年43岁的周勇,从小在雨湖区南盘岭长大,他记忆中很小就开始吃槟榔。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小伙伴们打钢炮、弹弹珠,穷快乐,虽然物质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但家里也是变着法子做吃的。快过年的时候或是家里重要的日子,妈妈就会去买一些原果壳子,每次都是扛一麻袋回来,然后洗干净、煮熟、晒干、发籽,放点酒、糖,腌制一夜再切开,点些桂子油便可以吃了。对于那个味道,周勇永远忘不了。

  “第一次吃到张新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去别人家做客,嚼起来口感好。”周勇说,对于张新发的回忆,他依稀记得在平政街那家老店,原始的泥砖墙上嵌着木板子做的门窗,走进去可以看到有个院子,里面长了很多竹子,后来那一带拆迁了。

  如今,张新发的槟榔随处可以买到,记忆中的老味道又回来了,在开长途运输车的日子里,周勇总是嚼着一口槟榔,给自己提神。

  少不了的张新发

  采访对象:欢哥,25岁,现住湘潭市岳塘区

  打游戏、嚼槟榔是年轻的欢哥最大的爱好。回忆起读书那时,和同学在寝室通宵玩游戏的时光,碰到打瞌睡的时候,大家就划拳,谁输谁就翻墙出去买包张新发。

  如今已是4岁孩子爸爸的他,已经不再是个不经事的少年,为了扛起生活的责任,他自学起一些与电脑相关的工作,学会了做PPT,自学了PS,还琢磨会了拍宣传片和剪辑制作视频,以及运营企业公众号。去年,他买了个大房子,为了还房贷,他又当起了业务员、跑起了短途货运,他干过的工作数不胜数。

  年少时的哥们儿如今不知在哪,而欢哥始终没变的爱好就是嚼槟榔。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紧张,每天一包张新发槟榔必不可少地陪伴着他。虽然他也时常会怀念少年时的无忧无虑,但靠自己的勤劳换来的生活更令人充实而知足。

  张新发非遗传承脉络

  1905年,张雪霖在湘潭市平政街163号(九总)创办“张新发”槟榔店。

  1925年,张荣生子承父业,开始接手经营“张新发”槟榔店。

  1953年,张荣生去世,其妻唐桂贞负责经营“张新发”槟榔店。

  1956年,公私合营,“张新发”并入湘潭市槟榔加工厂。

  1980—1990年,唐桂贞携子女张颖等人,在平政街163号重新经营“张新发”槟榔店。

  2003年—2012年,张颖及家人在湘潭市高新区建设中路福星花园35号经营“张新发”槟榔店。

  2012年,张颖族弟、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强接管“张新发”。

  2014年,“张新发”被官方认定为“湖南老字号”。2014年,“张新发”被列为湘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6年,“张新发”被官方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8年,“张新发”第四代传人张刚强被认定为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本版文字由成青、刘建英提供)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