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 学术研究

将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转化为对未来经济信心

时间:2020-03-17 14:33:03 来源: 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金盛华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黑云压城,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中国民众一下子被紧张甚至恐慌的气氛所裹挟。在这种情况下,民众迫切需要看到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抗击疫情,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在此危急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全国医护人员逆行援汉,军队医护人员逆行援汉,全国抗疫物资源源不断驰援武汉湖北,全国真正全民动员抗击疫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讲话)”,尽快让社会经济恢复正常运转和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成为了时不我待的第一任务。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让战胜疫情的曙光很快照耀全中国,并在民众的社会心态之中直接反映了出来。

  为了解民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心态、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对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的心理预期,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社会信任研究中心”、福州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组建疫情危机研究与心理服务队,在疫情出现后立即开始对全国民众进行大规模匿名取样调查。在2020年1月31日零时至2020年2月12日24时的时间区间内,调查获得30个省、市、自治区3248人的数据。调查内容包括民众对不同目标群体的信任、对政府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信心,以及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民众心理各方面与疫情有关的多维数据。调查结果对于科学了解处于严峻疫情形势下民众的社会心态、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源泉,以及民众对疫情过后经济发展的心理预期提供了依据。

一、疫情下民众对政府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信任

  信任是将社会资源交给对方处置并承担相应风险的意愿。信任的本质是相信人与人之间可以善意相待,并愿意为关系做出承诺的心理预设,是一个社会稳定运行并维持正常秩序的保证。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民众的信任就变得更加重要,并直接影响其对于战胜灾难的信心。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时期,民众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军队与警察、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是否信任,将会并直接影响其抗疫能否取得胜利的信心,并影响其是否能团结一心,倾力抗“疫”。为此,我们调查了民众在疫情爆发期间对各种与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有关的重要对象的信任水平。

  图1. 民众对目标群体和政府的信任水平柱状图

  根据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3248名民众的调查结果(见图1),在疫情爆发最危急的阶段,除了对家人的信任外,民众对中央政府和军警以及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有最高水平的信任,并且尤其高度信任中央政府、军队、警察和医护人员,这四项信任的从1到7的记分中,都很靠近最高信任水平的7分,意味着民众在遭受疫情爆发威胁时,心理上高度依赖的是中央政府、军队、警察及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这不仅体现了民众对中央政府和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军队和警察的高度信赖,也是党中央领导全民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积极社会效应的客观体现。中央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始终是民众面对大灾难的主心骨,民众信赖中央政府,并且这种信任有充分的理性基础。在本次调查中,当“中央政府是有能力的”问题摆到民众面前时,民众给出了4.56(1-5分记分,5分为最高分)的高分,并且绝大多数选择了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两个选项相加占被调查民众人数91.5%,仅有2.2%的人选择了负性选项,选择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仅为0.6%。而对于“中央政府是温暖的”问题,民众则同样给出了4.55的高分。并且绝大多数选择了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两个选项相加占被调查民众人数90.8%,仅有2.0%的民众选择了负性选项,选择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仅为0.5%。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党中央所领导的军队和警察以及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则是民众面对灾难可以信赖的力量。新冠病毒疫情不同于其他灾难的挑战,需要有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需要有医疗机构和设施为人们提供实际的和精神的保障。此次调查发现,民众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同样有高水平信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斗争中,冲在第一线的群体是医护人员,全国逆行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已经多达3万人。广大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国家紧急扩建医疗设施,使民众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中央政府和医护人员的高度信任,成为了民众面在疫情爆发时期安全感和战胜疫情必胜信念的主要来源。

  本次调查显示,与对中央政府的高度信任相比,民众对本地政府的信任水平略低一些(5.81,最高分为7)。显示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时,民众对当地政府防疫工作有更多和更高的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显示,民众对公益组织及新闻媒体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信任,但程度略低的评分(5.04和4.94)。疫情发生后,民众所获取的信息夹杂大量假新闻、谣言,而这些信息直接影响了民众对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的信任水平。

  本次调查还发现,虽然疫情严峻,但人们对他人的信任依然遵循“由近及远”的信任变化规则,即最信任自己的家人(6.52)然后是熟人和邻居(5.29和4.85),而对本地人、外地人和陌生人的信任较低(分别为3.89、2.96和2.90)。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分析,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近千起的聚集性疫情,发生于家庭的比例高达83%。这意味着在疫情爆发时期对家人的高度信任,可能会使人们对疫情防控掉以轻心。因此,不串门、不集聚的做法今天依然需要坚持。

二、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源自政府信任和执政能力

  信心是希望的灯塔。当人们面对巨大挑战或生存威胁时,坚定的信心不仅带来希望,而且会激发人们抗击困境的巨大心理动力。有信心,社会才能真正凝聚力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本次调查也重点聚焦了民众抗击疫情的信心,结果表明:民众对于当前抗击疫情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中央政府和本地政府的领导及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都高度充满信心。在1-5分记分,5分为最高分的评分当中,对中央政府的信心得分高达4.59,本地政府的信心也达到4.38。而对于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心则分别达到了4.62和4.51。意味着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虽然其对全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民众对于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地方政府的作用,对于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抗击疫情的力量,都高度充满信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坚定信心,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调查结果证明,民众的确没有被突然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吓倒,在人们心中,中央政府的灯塔依然点亮,对中央政府有高度信心,对地方政府有信心,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有高度信心。正如前述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人们对中央的信心不是凭空的,而是建立在“中央政府是有能力的”,中央政府是关怀“温暖的”信念基础上的,为此虽然疫情蔓延异常迅猛,但广大民众仍然有足够信心,坚信会在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下,终将制服新冠病毒,还中华大地往日的安宁与祥和。

  信任和信心是孪生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人们面对重大挑战时战胜挑战所必须的积极社会心态。对本次调查中民众信任和战胜疫情信心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以及对军队和警察的信任,与两个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关键层面,即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心以及对医护人员和对医疗机构的信心,都存在着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高相关。这表明民众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信任和信心,以及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和信心,都是高度同步的。意味着民众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对于地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对于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与信心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各个维度的信任与信心,实际上都是一个全民对于抗击疫情充满信心的整体积极社会心态的不同侧面,意味着民众对于抗击新冠病毒的结局怀有必胜的信念。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来自对政府的信任。这种必胜信念将成为全国民众更加积极地全面投入抗击疫情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并为抗击疫情注入源源不断的心理动力,推动全民抗疫,让中华大地早日看到终于彻底制服新冠病毒的胜利曙光。

三、战胜疫情后民众对经济发展信心急需提振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是全国性的,虽然当下需要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使疫情得到控制并尽快恢复社会正常运行秩序。但一个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所依赖的根本,是其再生力量。为此,社会经济尽快回到正常运行和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迫在眉睫的课题与挑战。全国性疫情对于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也必定是全方位的,直观上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疫情爆发对市场、旅游、餐饮、交通、教育、娱乐等行业的冲击,但这些直接的损害实际上只是疫情影响的一部分,疫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的另一个部分,是难以直观考察的疫情对民众经济信心、疫后经济发展预期、人际关系乃至人生价值观所造成的影响。为此,本次调查也特别设置了民众对经济的心理预期板块,旨在服务疫后的社会经济信心重塑工作。

  从调查的结果看,疫情发生的确会造成了民众对疫后自己和家人的经济生活前景缺少信心。3248位受调查民众当中,在“对疫情形势很担忧”问题上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6.8%,而倾向于不担忧的比例只有17.6%。在自己和家人的“经济情况会比疫情以前更好”的问题上,回答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两项相加仅占被调查人的20.3%,而回答非常不同意与比较不同意的比例则接近一半,高达48.9%,显示民众对于疫后个人经济生活恢复到疫前水平明显缺乏信心。当问到疫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时,被调查人正面回答国家经济会依然向好的比例为41.2%,而做负面回答,不认为疫后国家经济会向好的比例为28.5%,另有30.3%被调查人还找不到明确倾向。令人欣慰的是,当疫后时间拉长到5年,则被调查民众对国家经济发展向好的信心明显有所恢复,做正面回答的比例上升为60.9%,而做负面回答的比例降到了12.2%,显示从疫情对民众经济信心的损害,需要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恢复。

  信心是心理能量的重要源泉,有信心,民众才有努力和奋发的动力。本次调查呈现出一个十分积极的结果,即民众高度信任党中央,相信中央有能力,有关怀,有温暖,并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充满信心。这是全国民众希望之所在,也是我们可以调动全国力量抗击疫情的有利社会心理背景。但与此同时,民众对疫后自己和家人的经济生活的恢复信心不足,对疫后一个时期内,国家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的信心也显然需要加强,因此,从现在开始建构促进民众经济信心恢复的社会心理支持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四、急需构建疫后民众信心提振的心理支持系统

  本次调查有几个重要发现,一是民众高度信任中央和政府机构,信任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二是民众对中央政府充满信心,相信中央的能力与对民众的关怀,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战胜疫情充满信心;三是民众对自己和家人疫后经济生活的恢复信心明显不足,对疫后一定时间内国家经济能否向好的方向发展心存疑虑。这意味着,民众对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有力领导下,在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全力搏击下战胜新冠病毒疫情怀有必胜信心,但同时又担心疫情,特别是对疫后个人经济生活恢复和超越疫前水平信心明显不足,对国家疫后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存有疑虑。这种信心缺失和疑虑,会直接影响到疫后民众投身到经济重建大潮中的热情和行动方式。这种信心缺失和疑虑越早结束,国家经济的恢复周期就会越短。为此,我们建议,国家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及时启动疫后民众经济信心重建的社会心理支持机制的建设,将民众对于党中央的高度信任与充满信心的社会心态,顺利延伸和转化为民众疫后对自己个人经济生活的信心和对国家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信心。国家疫后民众经济信心重建的社会心理支持机制建设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可以依托学术底蕴充分的社会心理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信任研究中心”例行调查和监测民众疫后经济信心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建立全国性民众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经济信心状况与发展趋势数据库,及时了解和监测民众疫后经济信心状况、趋势和关键影响要素,并根据科学分析找到促进民众经济信心恢复的有效干预策略。

  第二,充分发挥民众信任党中央,对中央的能力充满信心和高度信任中央对民众的关怀的心态,组建由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构成的疫后民众经济信心恢复高层次研究小组,多学科攻关找到促进民众经济信心恢复的政策和国家行动杠杆,如减税促进经济恢复、研究出台医护人员安全和经济保障政策和高等学校医科招生和待遇的定向政策、研究国家疫情直报系统的演示和宣传以建立民众对传染病控制的信心、研究疫情发生时期感染和病亡的国家安抚政策等,及时将民众信任的中央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每一个民众身边,让民众更加自觉地团结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国家疫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力量。

  第三,把民众信任与温暖民心工程,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省(市)政府进行整体设计,出台专门的文件,明确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具体要求、工作任务、服务范围和建设规范。把社会心理治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工作环节,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和有基础的社区试点,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好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然后作为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中的经典案例,进行总结后全面推广。组建由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参与的国家和省、市、自治区二级民众疫后经济信心恢复系统工作的组织体系,开展更加细致和深入的相关研究,根据各地特点,找到推动民众疫后经济信心恢复的关键要素和行动杠杆,并将民众灾后经济信心恢复作为焦点问题,纳入各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计划中。

  (作者:金盛华 教授 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中国社会信任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所)

(责编:邱越、袁勃)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