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 信用体系

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时间:2019-12-17 10:38:14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任平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际上有人预言,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新中国解决不了。然而70年过去,新中国不仅成功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巨大跨越,还即将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新中国民生事业发展进步的生动注脚。70年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9.2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7岁;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传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宣示,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踏石留印,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反映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集中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比如,在发展任务上,强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比如,在文化事业上,要求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比如,在生态建设上,注重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织就了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也为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筑就了力量之基、培厚了信心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形势下,如何确保饭碗端得更牢、钱包揣得更鼓、米袋菜篮更满?脱贫攻坚决胜在即,怎样提高脱贫效果持续性,确保“难啃的硬骨头”不重现?面对民生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等方面作出部署。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前不久,一段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现场“砍价”的视频感动许多网友。医保谈判分毫必争,彰显出让老百姓切切实实用上好药、用得起好药的民生关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坚持实现共享发展不动摇,在推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能更好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