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息归集初具规模 联合奖惩初显成效 信用监管不断创新
我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9月16日,省政协十二届十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社会”开展协商议政,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到会作专题报告。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省委、省政府把诚信河北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相结合,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扎实成效。
全省已累计归集信用信息量3亿条
我省坚持把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应用的基础保障,提升平台功能,丰富内容形式,加快省级信用大数据云中心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基础资源支撑。
据介绍,我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河北)”网站建成使用,已形成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三大数据库,累计归集信用信息量3亿条。目前省级平台已实现与国家平台、13个市(含定州、辛集市)、84个部门单位及全部县(市、区)互联对接。同时制定省公共信用信息采集目录,全省信用信息累计归集量达3亿条,公示登记、备案、许可、处罚等信息的市场主体553.47万户,归集部门涉企信息4265.35万条,累计推送“双公示”信息235.99万条、居全国第10位,发布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息14843条,经营异常名录信息54万余条,黑名单信息4331条。
新版失信联合惩戒系统将上线试运行
我省围绕构建守信奖励和惩戒联动机制,加快建设完善联合奖惩系统,目前《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措施-事项清单》已梳理完毕,9月底前,新版失信联合惩戒系统将实现上线试运行。
据介绍,为推动联合奖惩措施落地实施,实现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跟踪监测等协同联动,我省对照国家、京津冀及本省55个联合奖惩备忘录,全面梳理了联合奖惩措施、事项清单,与35个省有关部门就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措施实施、系统应用等事项进行确认。
此前,联合奖惩落实已初显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2.08万人,限制乘坐飞机、火车分别达50.39万、12.01万人次,1547家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时被从严监管。
我省将推行“互联网+信用监管”和信用承诺制度
我省坚持以信用为基础,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创新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方式,积极构建新型监管模式。
据了解,我省将推行“互联网+信用监管”,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履行纳入信用记录,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据企业信用情况在监管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措施,共享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和执法监管信息,形成数据同步、措施统一、标准一致的信用监管协同机制。
与此同时,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采取视联网等非接触监管方式,提升执法监管效率,解决多头监管问题,建立企业信用与自然人信用挂钩机制,强化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据介绍,围绕科学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省政务服务办与省标准化研究院正在研究制定《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南》,为各部门制定本行业本领域信用四级评价标准提供参考。目前省住建厅已经印发了《河北省在冀建筑业企业招标投标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建筑市场主体严重失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同时,积极开展专项治理,累计督促15768人主动履行债务,清理谣言和虚假信息1678条、网络诈骗10435条,处置网络诈骗类网站151家、侵权假冒类31家,全省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加速形成。(记者 高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