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 合作发展

打通堵点、连接断点 让物流业与制造业强强联合

时间:2020-09-21 14:30:5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李 禾

  原标题:打通堵点、连接断点 让物流业与制造业强强联合

  视觉中国供图

  本报记者 李 禾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发改委9月8日公布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9月9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也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同时,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

  物流已成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实施方案》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说,在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占90%以上,工业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到消费端的整个流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决定着物流业、制造业“两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9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因素,物流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刘伟华说,我国制造业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然而,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两业融合发展仍然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表示,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统筹布局不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复工复产期间,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两业联动不够等问题凸显,直接影响到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实施方案》聚焦影响两业深度融合与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综合施策,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又针对性地回答了行业协会和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一份找准痛点,疏解堵点,频现亮点的政策文件。”刘伟华说。

  从关键环节到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国家发改委表示,按照“紧扣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的总体思路,《实施方案》系统提出了11方面的发展任务。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两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两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6大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刘伟华说,在打通堵点方面,两业在设施设备融合联动、业务流程融合与标准规范协同上存在较大差距,已成为制约其深度融合的堵点。《实施方案》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加强物流业制造业有机衔接、推动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快递企业密切合作,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建立跨部门工作沟通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团体标准。

  在连接断点方面,两业在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信息资源融合互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断点。《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将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信息资源共享基础等。这些措施将有效链接两业的关键断点,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企业释放创新动能。《实施方案》还明确围绕市场环境、金融支持、政策支撑、示范引领和组织保障等角度,帮助两业融合建立高效循环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消除供应链“梗阻”,确保物流畅通。

  “《实施方案》提出,促进工业互联网在物流领域融合应用,探索和推进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兴技术在物流信息共享和物流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等。这些新提法,将助推新基建与两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贺登才说。

  新技术颠覆传统生产物流运作方式

  国家邮政局9月10日公布,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菜鸟平台最新数据显示,快递包裹在今年8月平均送达时间已达到惊人的48小时。阿里菜鸟柔性自动化实验室资深专家杨开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此惊人的“中国快递速度”与物流企业在主要仓储设施中广泛使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来帮助商家对商品进行存储、管理与分拣等有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生产物流的运作方式。这对我国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的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商贸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加快优化供应链、延伸产业链、进而提升价值链。”刘伟华说,因此,《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制造业企业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科技部公示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中,菜鸟牵头联合产学研单位研发未来物流机器人是其中的重点项目。杨开封说,该项目旨在打造新一代物流机器人系统,形成关键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突破,实现大批量、多种智能机器人集成作业。

  “国家层面正在推动建立现代流通体系,而《实施方案》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研究机构、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智能系统开发企业及应用企业等全产业链的融合与发展,从而建立起成体系的产业标准、行业规范,加速物流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进程,实现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杨开封表示。

(责编:蒋琪、马昌)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