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陆良:“文明信贷”引领“崇德向善”新风尚
靠着“道德信贷”,杨自学开起了洗车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杨自学几年前救人那件事,村民们早已淡忘。
即便偶然提及,村民们也不会将他救人后获得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誉,与他的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直到几个月前,看到杨自学获得了一笔30万元的低息贷款,他及时将车祸重伤者送到医院救治的感人事迹,才又重新被村民们热议。
“救人这件事,你做得太对了。”有邻居这样对杨自学说道。
杨自学今年51岁,家住云南曲靖市陆良县芳华镇芳华村。
今年初,陆良县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联合陆良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了“道德信贷”,明确获得县级以上文明委授予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用任何实物抵押,即可获最高30万元的低息贷款,贷款期限1至3年。
杨自学凭借曲靖市颁发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誉,便享受到了3年期的30万元“道德信贷”的实惠。收到贷款后,他将烤烟、洋芋等农特产品的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并在村边的公路旁开了一个300平方米的洗车店。
“今年纯收入超过17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年关将至,在洗车店里,忙里偷闲的杨自学简单估算完今年的经济账后,乐呵呵地说,“‘道德信贷’不仅改善了我的经济条件,也激励着我一如既往地做好人、做好事。”
不过,“道德信贷”除了人品作担保,申请还须满足无违法违规记录、征信良好、有还款能力等7个条件。贷款用途也仅限于生产经营、购置资产、合理消费等领域。
至于风险防控,陆良农村商业银行在设计“道德信贷”之初就考虑到了。
靠着“道德贷款”,杨自学扩大了洋芋种植面积,今年洋芋获得大丰收。
“我们有‘四个一’防控机制。”陆良农村商业银行行长袁昆介绍,“四个一”即“一个好人、一份档案、一名客户经理、一名联络人员”。
具体而言,作为贷款申请者,其获得的各类模范、典型荣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其信誉、人品的认可,也是确保贷款人按时还款的信用保障。同时,陆良农村商业银行对申请“道德信贷”的对象都建立了信贷档案,客户经理会及时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还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于“缺技术、缺信息”的模范、典型,申请“道德信贷”后,陆良县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将指定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为其送思路、送技术、送信息,确保贷款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
“与常规信用贷款相比,‘道德信贷’具有审批时间短、贷款额度高等特点,目前已为13名符合条件的道德模范发放了294.25万元贷款,没有发生一起违约案例。”对于“道德信贷”运行以来的监测信息,袁昆了然于胸。
“当典型模范获得更高层级荣誉时,还将予以增信奖励;对长期合作,诚实守信的典型模范,还可适当提高授信额度。”袁昆说。
鉴于杨自学在履行贷款合同时的诚实守信,结合他的经济条件,不久前,陆良农村商业银行再次调整了杨自学的授信额度,在原有30万元基础上,再次追加了20万元。
“‘道德信贷’政策好倒是好,但只针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好像跟我们关系不大,受益人员太少了。”在今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走访过程中,陆良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洪亮在群众中听到了这样一句“牢骚话”。
刚刚获得“文明信贷”授信的陆良县芳华镇戚家山村村民周文。
“如何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道德建设和文明实践工作中来?”许洪亮陷入了沉思。
经过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在前期成功运作“道德信贷”的基础上,“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的“文明信贷”应运而生。
根据陆良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陆良县“文明信贷”实施方案》内容显示,与“道德信贷”相比,“文明信贷”最大的变化是,将授信范围扩大至了经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文明家庭、优秀志愿者、先进工作者、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优秀团员、三八红旗手、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媳妇等26类先进典型。
“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建立了‘先进典型人物数据库’,适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定期向陆良农村商业银行推送符合信贷条件的授信人员信息。”许洪亮介绍,陆良农村商业银行将对照名单逐户上门调查,对符合授信条件的进行评级授信。
据统计,目前陆良县已有205名先进典型获得授信。
“‘文明信贷’实现了道德诚信与金融服务的有效嫁接,既解决了道德模范有‘德’无‘得’的窘境,也缓解了金融部门有‘钱’怕‘贷’的困境。”陆良县委书记张光彦表示,陆良县将通过“文明信贷”的实施,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陆良县社会的信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爨乡大地开花结果,努力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信义无价”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