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一线的“拼命三郎”
原标题:奋战一线的“拼命三郎”
近期,重庆市綦江区公安局启动一级防汛应急预案,全警行动,全员上岗。
今年35岁的綦江区公安局政治处民警李文军和同事们一起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争分夺秒排危除险、抢运物资、解救群众、维护稳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同事们称为抗洪抢险一线的“拼命三郎”。
积极劝导群众撤离 他喊破了嗓子
6月22日10时许,李文军和同事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奔赴綦江河临河街道的危险路段滨江路拉起警戒线。看到河边依然还站着一些围观群众,李文军赶紧用他那并不标准的重庆话耐心劝导疏散:“没啥子好看哩,大家快离开,河边危险!”
“2楼以下全部都要撤离!赶快!”河水上涨迅速,指挥部预测,滨江路沿街房屋2楼以下将会被淹没。接到指令后,李文军立即与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一道爬坡上坎挨家挨户敲门,并用大喇叭开展洪水预警宣传,耐心细致解释和劝导,紧急疏散转移临河居民。
有些居民抱着侥幸心理,李文军说:“相信我!”看到身着警服、面色着急的李文军,居民们选择了撤离。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1个小时内,围观群众及周边商户、居民数百人及时安全撤离,而李文军的嗓子早已经沙哑。
洪峰过境,李文军负责的区域无一人被困、无一人失踪。
全力抢救人民财产 来回搬运百余次
11时许,河水漫上滨江路面,河坝的停车场、临河汽修厂、商铺即将被淹。一家汽车修理厂发动机太重,要4个人才能搬得动,身材瘦弱的李文军马上喊来同事帮忙转运:“这里再来一个人帮忙搬运,其他人员赶快撤离!”李文军和同事一边不停用大喇叭提醒群众撤离,一边帮忙抢运物资。
“店里还有几辆送修的车没有转移走,联系的拖车也被困在路口。”面对上涨的洪水,汽车修理厂老板心急如焚。“再使点劲!”早已浑身湿透的李文军带领同事们将来不及转移的几辆车推到安全地带。
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汽车修理厂500余个轮胎、10余台发动机、30余台滞留车辆及时转移,周边商铺的电器、物资也都得以保全,避免了人民群众更大的财产损失。
图为李文军怀抱婴儿带领被困群众走出危险地带。 陈星宇 摄
不惧危险解救群众 安全撤出16人
15时左右,洪峰到达城区綦江河水域。一个个消息通过对讲机传来:菜坝被淹、南州小学被淹、綦江中学被淹、下北街农贸市场被淹、綦江大桥封路、沱湾大桥封路。
此时,对讲机传来指令:“下北街农贸市场灾情最严重,有群众被困,请速救援。”汛情就是警情,灾情就是命令,顾不上换下早已湿透的警服和皮鞋,李文军和同事们又迅速赶去支援。
此时的下北街农贸市场已是一片汪洋,位于市场中心的一栋民房成为孤岛,包括1名婴儿和两名儿童在内的16名群众被困。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被困群众准备抱着婴儿涉水转移。
“别动!千万别动,等我们过去救你们!”眼疾腿快的李文军扯着沙哑的嗓子一边吼着,一边带领同事冲进水中。
尽管周边电力被切断,但散落在水中的电线及水下的不明物体依然存在安全隐患。李文军怀抱着婴儿走在最前面,在没过大腿的洪水中缓慢前行,为大家开辟安全通道。最终成功解救16名被困群众并将他们送到安全地方安顿。年逾古稀的陈大娘握着李文军的双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真是好人啊!”
嘴含手电清理淤泥 双手磨出血泡
20时,洪水慢慢退去,昔日繁忙的下北街农贸市场满目疮痍,现场成片的淤泥近半米深。
白天撤离到安全地带的群众纷纷回到他们熟悉的地方,但看到现场一片狼藉,大家都低声不语。看着沮丧的群众,李文军安慰大家道:“人在,家在,希望就在。”
随后,他找来铁锹带领同事们嘴里含着警用手电筒开始清理淤泥。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群众,警民携手共同清理淤泥,重建家园,现场热火朝天。
4个小时后,现场淤泥被清理干净。李文军的双手磨出多个血泡。现场居民对李文军说:“李警官,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更足了。”
听着李文军沙哑的声音,看着他通红的双眼和磨出血泡的双手,一起战斗的同事们都给李文军竖起大拇指,称他是“拼命三郎”。
记者了解到,李文军10年前从故乡甘肃来到重庆綦江,扎根警营,奉献青春,逐渐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先后荣获个人嘉奖3次、个人三等功1次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綦江已成为我的家乡。”他说,他要用实际行动守护綦江的父老乡亲、山山水水。
綦江区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在“6·22”抗洪救灾工作中,李文军思想重视、执行有力,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各项工作中,有效发挥了抢险救灾“生力军”“突击队”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和为民情怀。(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通讯员 姬旋)
(责编:朱紫阳、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