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 诚信先锋

诚信测试无人看守图书馆 成都人告诉你:我们经得起考验

发布时间:2019-10-10 16:49:01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
  2017年3月,成都出现免费为困难人群提供食物的“爱心冰箱”,截至目前,已发放16000余份食物,惠及14000余人,它的“爱心”仍然在持续。
  2017年7月,成都地铁口出现一个装满一元硬币的盒子,7个小时后,盒子里的钱竟然多了21元。
  一个月前,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南段大城际小区又出现一个无人看守的“爱思图书馆”,成都人再一次用行动通过测验,交出傲人的成绩单。
  探店
  无人看守图书馆
  也鲜有人拿走图书
  昨日晚8点,我们来到成都市高新区一家名叫子集的社区生活体验空间(以下简称:子集),其中两面顶格书柜旁,写着“爱思图书馆”字样。书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涉及不同年龄层和不同领域。前来的市民可随意翻看书籍,也可以带走回家阅读而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也无人前来干涉。
  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在场的市民。
  一名居住在附近的张女士说,一周前知道有这个地方后,便来“探店”过,没承想成了这里的常客,“下班后就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看书,充充电,缓解一下疲惫。”而今年35岁的罗强则喜欢带着母亲和女儿一起前来看书,他说:“这里光线好,氛围好。母亲是退休教师,这里能找到她感兴趣的书,女儿在这里也能培养看书兴趣。”
  随手翻出一本书,我们发现一本《冯友兰哲思录》扉页上写下“此书详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疲惫的现代人寻找一条提升人生品质与精神境界之路——河北秦皇岛王慧”的留言。这样的文字在很多书籍扉页上都存在,也是捐书人与看书者之间无形的交流。
  虽然“爱思图书馆”允许市民带书离开,但在我们调查的2个小时内,并没有市民带走任何书籍。
  点子
  三个95后要创业
  一个70后来支招
  2年前,子集老板之一王旭成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顺利进入空中交通管制行业,从小热爱阅读的他,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去年7月,在和初中同学刘俊杰、张又天交谈时发现,三人都有同样的想法,于是,他们决定在工作之余一起创业。
  去年8月,他们将书店的地址选在了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南段大城际小区西门,一个拥有1550平方米,三层高的空间。经过1年的时间,耗资近千万元,今年8月,子集装修完成,并集合了书店、咖啡厅、西餐厅。
  子集,有承载和包容的意思,刘俊杰告诉我们,子集的三个老板都是95后,愿意创新和接受挑战的他们,在装修过程中,渐渐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打造一个多元的空间,将书店和餐饮结合,在能盈利的同时还能满足对阅读的情怀。但具体怎么做,三人一直没有想好。
  为达到这样的梦想,王旭成第一时间找到了成都爱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周玉亮,邀请他来支招。他们曾参加过周玉亮组织的读书分享活动,认为周玉亮所打造的具有公益性、分享性还能从中得到所学的活动,正是现在年轻人所需。
  周玉亮看中子集三面顶格书架,便提出书籍共享的方案。“通过我的了解,喜爱看书的人家中质量高却闲置的书籍很多,舍不得卖又不知如何捐赠,如果将其利用起来,让书籍流动,或许是个可以复制的公益案例。”周玉亮表示,子集有好的场地,自己又能聚集读书人群,两者可以很好结合。待“爱思图书馆”的书籍上架,市民可以在这里免费阅读,或带走,同时也鼓励大家将家中的书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可以观看。
  据周玉亮回忆,他的这一想法与三位95后创业者一拍即合,当晚便决定了下一步如何做。
  挑战
  共享图书馆
  只为让好书流动
  “子集里的‘爱思图书馆’不会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值守。”王旭成告诉我们,通过新闻报道和他的个人体会,成都都是一座充满“诚信”的城市。基于此,王旭成三人和周玉亮的内心,对于“爱思图书馆”无人看守的读书方式,都抱有较高的信心。
  但这样一个耗资千万的场地,却要拿出一部分出来做公益,让刘俊杰身边有些人不能理解。“就像周玉亮说的,公益能带来更好的生活。”刘俊杰坦然地表示,他们虽然很年轻,但从不害怕对新事物的尝试,市民能在子集里玩耍、看书、就餐,是他们对传统书店的转型实验。
  欣慰
  从200到4000
  书籍无减反暴增
  8月18日,“爱思图书馆”开始了第一次募集图书,当天,60余人的捐赠活动上,募集到了200余本书。偌大的书架上只摆放了三层书,但周玉亮与王旭成等人并没有失落,始终对此抱有信心。
  “我一直坚信这个方式能受到越来越多读书人士的喜爱。”如王旭成所说,没过几天,他便收到了很多快递,打开来全是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书籍。
  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周书林为“爱思图书馆”捐赠了60余本书,她告诉我们,她是在朋友圈看到无人值守的“爱思图书馆”募集书籍的事情,“这些书都是我看过两三遍的,能给人带来一定教育意义,这样的共享理念值得推广。”
  作为翻译过《最好的告别》的彭小华,她和朋友联合捐赠了30本精挑细选的书籍,她表示,“成都是一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注定了市民对文化知识的热情度很高,有场地、可交谈、能分享,这是我愿意捐书的原因。”
  慢慢的,从最开始的200本,到现在的4000余本,之前有些空的书架被全部摆满,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两面大书架都摆满了书籍,甚至有些只能暂时放在仓库。“现在还在不断收到书,但书架上都放不下了。”王旭成说,共享图书的理念对于前来看书的人也有一定的影响,“之前我们遇到过一个案例,有家长带小朋友前来看书,他们拿走了一本喜爱的书籍,又从家里送来十多本质量很好的儿童绘本。”
  书籍无减反成倍增长,捐书人和看书人越来越多,愿意换书的群体也在逐渐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爱思图书馆”发起人周玉亮来说,是让他很欣慰的事情。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