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诚信教育体系之借鉴
古人有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诚信是为人,立业,立国的根本之一。诚信是日本人的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影响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诚信作为日本当今社会秩序的重要文化底蕴之一,实际上却并没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相反,近代日本曾经出现过十分严重的社会诚信危机。但令人惊奇的是,战后重建的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间,通过社会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逐渐将“诚信”打造为日本国民自觉认可的一种文化认同,使日本也成为世界上诚信认可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做法似可引为借鉴。
一、近代日本的社会诚信危机
正如1858年至1862年担任驻日总领事的英国外交官阿尔考克在《大君之都》一书之中的记录:“如果给日本人的缺点列一个清单,那么爱说谎要排在第一位,由此也必然导致行为上的不诚实。东方人中最不诚实、最奸诈者无过于日本商人……一包丝绢只有外面几束的质地是同样出色的,再往里就掺杂着另一种粗糙的料子,一罐樟脑上面一层是真货,下面是米粉;一桶油下面一半全是水。”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从事商业的日本“町人阶层”(商人阶层)在封建等级体系中地位最为卑下,并由此形成了与自身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卑下社会心理,即“町人根性”。所谓“町人根性”,是指思想灵活、精于算计、重利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性格特点。由于近代日本处于旧的伦理秩序瓦解而西方契约精神尚未充分建立的时期,这为“町人根性”在社会范围内的恶性扩展提供了温床。
在这种性格特点的渲染下,诚信危机在整个日本社会蔓延,成为近代日本国民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契约意识的缺失成为日本国民的普遍道德弱点,不诚信的特质不局限于商人和商业,衍伸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现象。“日本人集体如此热衷于说谎,而无人抱怨谎言带来的不便,可见日本人一定能从说谎中找到乐趣。除了利益驱动之外,或许还有其他的诱惑导致他们作伪”。这一认知扩展到政治领域,使日本国民诚信度危机逐渐演变为国家信用危机,日本的国家形象不断恶化。比如,原为纽约商人的美国首任驻日总领事哈里斯就对充斥着虚饰与托词的东方官场文化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他在日记中称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子”。
二、战后日本社会诚信体系的重建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原有的制度体系几乎被打碎重建,在重建的过程中,日本不断地吸收和改造我国儒家的传统诚信思想,儒家诚信观在日本的社会诚信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被借鉴并逐渐与日本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忠诚、集团主义”大为盛行,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大大降低了内耗的沉没成本,有效地将民众的能量聚集于集体乃至国家之中,促进了日本的战后腾飞。
(一)政治领域
在政治领域,日本政府在战后致力于成为“服务型政府”,开放、民主的政治体制逐渐将政治家塑造为拥有民主意识、服务意识的领导集团。如果政府出现了不诚信的行为,民众有权利要求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政府查明真相,尽管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日本宪法赋予了民众广泛的监督权,如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游行示威等民主权利,有效地制约着政府滥用权力的天然倾向。一旦确定政府有失信于民的行为,政府首脑就有对民众负责进而被弹劾的风险,或主动辞职离开内阁,由此也奠定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政治体制。
(二)经济领域
在经济领域,诚信成为市场交易基本法——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成为了支撑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伦理规范。在日本企业中,员工流动率较低,效忠公司的精神首屈一指,也只有经营者做到诚信,员工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向心力。同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形成了诚信至上的信条: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缺陷,不欺骗顾客,不搞虚假宣传,靠诚实守信赢得信誉,这是一种“不骗钱”的精神。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指出日本人强调把诚实的“诚”作为主要道德。在众多著名日企中,如日立公司创始人小平浪平把儒家的“和”、“诚”列为社训;夏普公司的经营宗旨是诚意;松下幸之助的名言是:一开始就坚持名副其实的信用,等于是自己储备了庞大的资金。同时,在日本造假是一件比坐牢还严重的事情。造假被发现基本上意味着个人发展到此为止了,一旦被发现撒谎,不成文的社会契约是造假者应该不作任何狡辩而诚恳谢罪,谢罪后众人也不再深挖细节,但造假人以后基本不太可能从事原来的行业了,因此也出现过造假公司倒闭企业主自杀甚至没人同情的情形。
(三)社会领域
在社会领域,日本人举世闻名的守时、守约是诚信意识最明显的表现。如果不守时会受到严厉的谴责,又如网上购物在订单中往往有希望送货时间,基本十分准时。在日本的商场,无论销售什么商品都是明码标价,基本不存在欺诈行为,而且每种商品标价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一致。日本号称世界最安全国家,治安非常好,日本的自行车甚至摩托车不上锁放在外面已成城市风景。正是在诚信和谐的氛围下,日本犯罪率一直不高,保证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它所表征的是日本的民族心理和诚信特质,给日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成为加速日本现代化步伐的文化基因。
三、日本的社会诚信教育体系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日本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诚信教育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本从全社会层面上诚信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主要归因于日本成功实施的诚信教育。”具体而言,日本在诚信教育上,形成了一个结合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国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系统,使各个社会主体、单元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的诚信教育
在《日本小学道德课教学大纲》中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有遵守时间,钱物的使用;关于个人的生活态度,有明朗与诚实;关于对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态度,有信赖。日本在高中开设伦理学课程并且要进行大学入学考试。至今日本的初高中的国语课本中都会有《论语》的讲授,其中信任占重要的一部分。
(二)家庭的诚信教育
日本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进行树立基本的道德理念、掌握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日本家庭德育中,“诚信”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家长会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榜样,做到言而有信。日本家庭中孩子有言而不信的倾向时,家长会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单独耐心地教导。学校会定期开家长会把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中的表现相互交流,利用全方位的渠道来有效地教育好子女。
(三)企业的诚信教育
日本企业的诚信教育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在进行管理时,企业非常注重“人”和“人际”,并把这种观念引申为:欲安人必先修己,要以诚待人,以和待人。换言之,就是要关心、爱护、尊敬人。同时还要以德服人。这也成为企业通过道德理念来进行管理的指导思想。日本企业的诚信教育阶段性强,力度大,深入了公司理念当中,重在讲究实效。
(四)社会的诚信教育
日本的社会教育主体是国家,它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纲领的确立、课程的配置、教材的编写等方面都给予标准,还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教育,通过颁布融合儒家诚信思想的道德纲领等一系列的道德教学理论,结合各种社会组织、社会机构及社会活动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诚信教育,让学生接触地区社会的现实,发现社会中的优良的诚信风气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看到生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加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在“趋利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下,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到诚信实际上能够大大降低内耗成本,从整体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秩序最优化可能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当从个人角度出发,从个人诚信教育体系入手,尊重个体道德教育的规律;其次,企业应当承担起足额的社会责任,从落实企业的诚信精神着眼,用企业诚信带动社会诚信;最后,政府应该树立起榜样,切实加强政府诚信度,引导社会诚信发展。
(本文作者张洪铭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岳玲为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