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让《诚信之歌》唱响神州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被赋予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校园诚信宣传,推进校园诚信主题教育,在全社会吹起诚实守信的文明新风,诚信旗帜在校园里迎风飘扬。诚信观念在每个学子心中永驻,并外化为实际行动,为构筑全民诚信的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诚信教育的顶层设计
让诚信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茁壮成长,这无疑是对以“诚”筑“教”、以“教”促“诚”的最好诠释——近年来,从国家层面,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围绕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的工作部署,通过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以制度化和常态化为诚信教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在学术诚信方面,以法规和制度为保障、构建多层次信用体系。2004年3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以教基厅[2004]4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并在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方面作出了了细致安排,具体包括统筹规划,完善机制;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走向社区、进入家庭;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又以教技[2011]1号文,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列举了各地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明确要求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要把教师队伍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实施重点。教师学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科研诚信。高校要对教师进行每年一轮的科研诚信教育,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内容,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督,认真审阅他们的实验记录和论文手稿,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作风感染教化学生,力争成为言传身教的榜样和教书育人的楷模”。
2013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实施《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这意味着,论文作假者将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而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者以及作假者的指导教师、学校等也将面临处罚。
该办法是教育部颁布的首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办法》共十六条,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情形、学位授予单位和导师职责以及各有关主体作假行为的处罚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该办法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时,曾被网友称为对论文作假的“史上最严处罚”。
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所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包括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等,都在学位论文之列。而出现以下五种情形,将被视为学位论文作假,包括: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伪造数据;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对于学位申请人员论文作假的,《办法》明确规定,未获得学位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获得学位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者撤销学位的处理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并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 年内,各学位授予单位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不仅如此,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还将面临开除学籍的处分,为在职人员的,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将通报其所在单位。
除了学位申请人员学位论文作假将受到惩治外,对帮忙作假者,《办法》也做出了严厉处罚规定。在校学生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或组织学位论文买卖、代写,同样会受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学校或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参与作假,则面临开除处分或解除聘任合同的处理。对于社会中介组织、互联网站和个人,组织或参与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将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查处,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除此,国家教育部还进一步加强教育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共享和应用,推动教育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和完善教育信用记录。充分发挥行业、地方和市场的力量,健全教育信用信息采集机制。二是逐步推动教育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教育信用记录依法向社会公开的,及时通过教育部官网、“信用中国”等网站公开,并通过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的及时交换共享。三是推动信用记录的社会应用。教育部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科研管理、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将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推动全社会形成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习惯和机制等。
2013年4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就集中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下发通知,“通知”指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立身为人、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对于维护校园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知”还就精心安排部署、创新宣传形式、定期检查指导,划出了详细路径……
应该说,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生存之基,对于教育更是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我国的诚信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各地诚信教育各具特色
要建立诚信社会,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因此,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相继在大中小学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
去年底,甘肃省将诚信教育纳入中小学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社会实践和校园生活中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同时,建立健全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考试舞弊、学术研究造假、恶意拖欠学费、不履行助学贷款还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信息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甘肃省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学生个人诚信将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鉴定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强信用管理相关专业建设,对非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与信用或征信相关的选修课程。此外,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将优先考虑诚信主体,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重点支持,为其尽可能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甘肃还将规范推进个人诚信信息共享使用,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查,逐步打破“信息孤岛”,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区域联动奖惩格局。
深圳市在去年新学期开学季,让数十万中小学生同上诚信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上同学们就事先了解的诚信经典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分享展示,并邀请广东省和全国诚信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黄勤立亲临诚信第一课现场,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言传与身教,让大家明白了“诚信不仅是为人之道,也是兴业之道”的道理。
湖北省武汉市通过校园“诚信考场、诚信花摊、诚信公益书架”等形式,将诚信建设落实到实处,强化了学生个体诚信意识,让诚信意识扎根在校园。安徽省芜湖市为全面落实以德树人目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培育广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市内中学积极召开 “诚信教育”大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强了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作为较早唱出《诚信之歌》的贵州省,一直以来都对在各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早在2014年的11月27日,“诚贷之声我心飞翔”——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合唱比赛在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贵州大学、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贵州省内14所高校的代表队共同唱响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主题曲《诚信之歌》:
诚信是一条小河/日夜流淌在你我的心窝/诚信是一枚甘果/帮你我融化生活的冷漠/诚信是一座金桥/用真诚连接你和我/诚信是一把利剑/帮你我把美好的事业开拓
诚信是一首无语的歌/传唱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这样传说/诚信的太阳永不落/今天如果你这样问我/为什么人们都笑成了花朵/我一定会这样告诉你/淳朴的人们因诚信而洒脱……
从那以后,贵州全省各高校都在致力于通过策划组织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和开展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诚信实践。去年4月间,为庆祝国家新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十周年,全面推动贵州省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贵州省正式启动高校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之一是举办了“资助十年伴我成长 践行诚信筑梦未来”贵州省高校诚信广播剧大赛。大赛在全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旨在宣传国家新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以来,贵州省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弘扬当代大学生诚实做人、感恩成才的良好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理念;督促贷款学生诚实守信、按时按期还款;传播诚信文化,推动信用社会建设。
除了以上省市,全国其他地方在诚信教育上也都各具特点:江西、浙江、四川等省在以信用信息为依据、完善诚信考试管理体系方面卓有成效,比如江苏科技大学2015级新生入学后,该校就立即出台《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并作为毕业档案的一部分,诚信档案一直跟随毕业生。海南、上海、河北等地则在以信用评价为抓手、促进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做出了特色,比如2016年1月16日,海南师范大学就公布了一组2015年-2016年考试作弊累计情况表以及24名作弊学生的名字、学号等信息的通报。而通报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通过年度综合测评、评先评优、保送读研等环节,对讲诚守信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弃诚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诚信的目的……
从“诚信考场”到“诚信之缝”
虽然,国家有顶层设计,地方省市有实现路径,但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主体作用,将诚信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全过程,才能扎实推进学校诚信教育制度化、体系化。
这些年来,全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在诚信教育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推动诚信教育活动,贯彻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考风、学风,江苏张家港市港区小学对全校学生开展了主题为“诚信考试,诚实做人”的教育,让学生领会诚信的真谛,从而让舞弊远离校园。河南濮阳市油田第三小学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学生思想素养,营造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开展了“诚信之星”评选活动。通过“诚信之星”的评选,校园里形成“诚信做人”的良好风气,同学们决心把诚信作风融入到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之中,为校园诚信文化的建设起了表率作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平山第二中学积极倡导诚信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品质,学校利用班会课召开“诚信考试,抵制作弊”主题班会,并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短信平台,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做法。武汉市汉铁高中内地新疆高中班结合当地特色,通过“体验诚信,感悟责任”、“诚信立身,责任同行”等系列实践活动,在诚信教育途径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让学子们用自身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当好一名诚信宣传者和践行者。吉林省磐石市第三中学开展了“创建诚信校园、树立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专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对诚信从字义到内涵的认识,加深对诚信的理解……而这其中影响最为广远的,是“诚信考场”的实践和“诚信之缝”的故事。
为弘扬诚信是为人之本,立足之基,安徽省马鞍山十一中在期末考试时设置“诚信考场”,考试中除了发卷和收卷外,全程无人监考。而考试不仅检测了学生的知识,更考出了诚信的品格。“诚信考场”,是马鞍山十一中学生自我教育的一次大胆尝试。该校陈彬校长表示,今后还将不断总结,继续探索诚信教育的新形式。
2012年11月的某一天,济南外国语学校学生刘永帅不慎把学校的一个地球仪碰落在地上,摔了一个大大的裂缝。然后他主动找到学校,说明地球仪是他不小心摔的,他愿意赔偿。刘永帅的举动虽然是件小事,但在学校教育者眼里,感受到的是这位学生的诚实和勇于担当的诚信精神,而这个裂痕被称为“诚信之缝”,近年来一直在学校内外广为流传。
“这样一个小故事能够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诚信与担责的种子,这种方式比讲任何‘大道理’都管用,‘诚信之缝’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此。”不久前,学校校长苏旭勇告诉记者。
当然,诚信教育不仅在中小学,在很多大专院校,同样成就斐然。
去年五四期间,陕西省榆林学院开展了“诚信——让青春更美丽”主题演讲比赛,参赛的各位选手能围绕诚信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对诚信的理解。演讲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事例典型,生动感人,向每一个学子诠释了诚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西安财经学院,其构建的“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已经初显成效。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指立体化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加强立诚教育,形成以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三位一体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诚信养成教育体系建设格局;学校还下发了《西安财经学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大学生诚信基金实施办法》等制度。
在华中师范大学,一向重视诚信教育内容机制建设,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严谨为学教育、诚信立人教育和乐于助人教育”四个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品质。
在淮海工业大学,为确保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取得实效,学校组织新生签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举行大学生诚信宣誓仪式,同时把诚信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而南京大学则以诚信教育为抓手,不断创新诚信教育模式,拓宽诚信教育渠道,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构建出包括诚信教育内容机制、诚信教育实施机制、诚信教育监督评价机制在内的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取得显著成效……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只有切实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倡导诚信理念,才能创建全民诚信的良好环境,让诚信之风吹遍大街小巷,也才能让“诚信之歌”唱响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