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长孙沈韦宁谈家风:艰苦朴素、大公无私
“祖父茅盾,首先是个革命者,然后才是文学家。在祖父身上,一直保留着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优良作风。”7月18日,一身素装的茅盾长孙沈韦宁在谈及祖父时表示,作为茅盾的孙辈,他将接过父亲(韦韬)的接力棒,继续为茅盾研究、为茅盾纪念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7月18日,茅盾长孙沈韦宁在浙江桐乡乌镇茅盾纪念馆致辞,当天新书《茅盾和他的儿子》举行首发式。 中新社记者 胡丰盛 摄
当天,沈韦宁赶回浙江桐乡乌镇,出席在茅盾纪念馆举行的新书《茅盾和他的儿子》首发式。
在这里,沈韦宁接受中新社记者的采访,谈起了祖父茅盾的形象和家风。
“在我自己的眼里,茅盾就是一位普通的、慈祥的、温和的、善良的祖父。”沈韦宁说,自己小的时候从未把茅盾当成一个伟人来看待过。“他没什么架子,相反,他对小孩子倒是有一点宠溺,仅对我发过一次火。”
“他也从来没有真正要求我一定要做什么,而是引导我,发掘我对事物的兴趣,支持我做所有的事情。”沈韦宁回忆说。
“祖父就是身体力行,用他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做个公正的人。”沈韦宁说,茅盾一生俭朴、不计私利、平等待人,这也是他几十年修养的自然流露。例如,他去世前决定把一生积攒下来的稿费25万元(人民币,下同)捐献出来设立一个文学奖基金(茅盾文学奖),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茅盾家风代代传,沈韦宁眼中的父亲韦韬,也是一生低调、自律。
“在革命的大家庭里,他不愿意在茅盾的光环下生活。我母亲曾说起过他们在南京工作生活的情景,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是时任文化部部长、文学家茅盾的儿子,他自律到应该享受的东西都不要。”沈韦宁说,祖父晚年写回忆录,父亲韦韬干脆提前离休,全身心帮助茅盾收集回忆录写作材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把茅盾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
2011年,韦韬毫无保留地把茅盾的珍贵手稿和珍贵照片、图书等1054件各类载体的档案捐献给家乡桐乡。
“这是父亲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也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父亲的无私,真正实现了祖父茅盾的遗产是属于大家的、中国的、世界的。”沈韦宁感慨道。
眼下,桐乡市政府出资300余万元,正在启动“茅盾纪念馆修缮改造提升工程”,将对“库房”“中庭”“生平陈列展”“茅盾文学奖展示厅”等地进行升级改造,这让沈韦宁备感欣慰。“不久的将来,茅盾纪念馆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成为全国茅盾研究者、爱好者和广大观众瞻仰、考察、研究的重要场所。”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