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培训

茶道入门,须知“茶有九难、方到嘴边”

时间:2020-10-29 09:07:58 来源: 中国茶道网 作者:Bonnie

  陆羽在《茶经》里说,“凡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茶经》并不讲茶道,但合于茶道,入茶之道,求精美之茶,当然要从这九难入手了。

1、造:造茶

  造茶难,难在繁琐的制茶工序,

  更难在时间的掌控要精确。

  “阴采夜焙,非造也。”——陆羽

  阴天采了茶,晚上来烘焙,这是不正确的造茶方法。

  茶树从三月初春长出茶芽开始,就进入了采摘期,最好的茶只采新芽,其次是一芽两叶,采摘的时间也有限制,春茶秋茶都很好,夏茶生长极快,品质就较为淡薄,冬茶稀少。

  采摘下来,茶叶内部已经开始产生发酵作用,随着天气好坏和气温高低,发酵程度的差别,如何掌握确实是很难的,因此,每一次的造茶,质量都会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从采摘到制茶,每一步时间的掌控。

2、别:辨茶

  造茶难,要辨别茶叶的好坏更难。

  “嚼味嗅香,非别也。”——陆羽

  咀嚼茶味,嗅闻茶香,不算是辨茶。

  虽然茶叶的两大关键是滋味与香气,茶味有清淡、浓醇、苦涩和甘甜,香气有果香、花香和天然茶香,但是茶的好坏,不止只有滋味和香气的问题,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比如可能发生的茶叶掺假质量问题,这是不容易辨别的事情。

  茶叶好坏的辨别,还有个人喜好的因素在内,有人喜欢清淡的茶汤,有人喜欢香高、味厚的茶汤......对各类茶,都有各路忠实的粉丝,品尝一杯茶是否清新或浓郁,有赖识茶人。

3、器:茶器

  使用干净的茶器煮茶、泡茶。凡是沾染了杂味的茶具,都是不可再使用的茶器。

  因为茶具是很容易吸收各种气味的,比如装过别的东西的茶罐,泡过几种茶叶的紫砂壶,都会使茶喝起来有怪味、杂味。

  现代茶叶销售,有的使用塑料袋包装,有的使用纸袋包装,还有铁罐、玻璃罐等各种容器,都有优缺点,购买时都需要注意气味。

4、火:炭火

  煮茶泡茶讲究用火,可保持茶的原味与香气。

  现代人烧开水,大都使用电磁炉或瓦斯炉,没有怪味的问题。有些茶席茶会场合,有茶道为展示古人之煮茶法,或是营造茶会气氛,也会选择炉火来煮茶。

  “膏薪庖炭,非火也。”——陆羽

  有油烟的柴和沾有油腥气味的炭不宜作烤、煮茶的燃料。

  《茶经》中第五章《茶之煮》中提到,风炉煮茶所用的柴火,要用木炭,其次才用桑树、槐树、桐树、栎木。如果以上这些材料曾经用来烤肉,或是有油漆味的家具木头,有油脂的柏树、桂树,都不适合用来烧茶水,都会让茶汤吸收怪味,古人说这是“劳薪之味”。

5、水:好水

  “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陆羽

  用来泡茶的水,以自山中流出的山泉水最佳。

  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卫生,不敢随意用江水、泉水等拿来泡茶喝,因此,现在泡茶多用过滤自来水、净化水或蒸馏水、矿泉水等处理或消过毒的水来泡茶。

  水为茶之母,喝茶人必须讲究用水,因为水对茶有决定性作用,个人口感不同,喝不同的水泡的茶味道也会有所差异。

6、炙:炙茶

  唐宋两代,喝茶之前,都先炙茶,因为用饼茶烤熟再研末,所以要炙茶。

  《茶经》中第五章《茶之煮》中提到,炙茶方法有三:

  ①不要在风口上炙茶,以免火势闪烁,茶饼表面受热不均;

  ②先靠近火炉,烤到茶饼表面出现癞蛤蟆背部的泡泡(起泡);

  ③离火五寸,让泡复平,再烘一阵,然后趁热碾磨成茶末。

  元明之后,喝茶改用冲泡散茶,没有炙茶的问题,泡茶法一直都在发生变化。

  现在茶叶放久了,色香味有所改变,还是可以用小型烘茶器再烘烤一下,让茶叶保持干燥,气味也会更加香醇。

7、末:茶末

  “绿粉细如青白之茶尘,不一定是好茶末。”——陆羽

  什么是好的茶末?

  《茶经》中第五章《茶之煮》中提到,上等茶末,细屑如细米,下等茶末,有如菱角,下等茶末只能用于煮茶,不宜用热水直接冲泡,因为没有碾碎,无法迅速出味。

  茶末经冲泡后,整碗喝下,这是唐宋的抹茶。如果是质量不好的茶末,喝起来色香味均有差异。

8、煮:煮茶

  煮茶的功夫,在于好茶、好水、好火。

  现代人喝茶更多的是泡茶,但是,有些茶煮着要好喝很多,像黑茶,通过煮的方式可浸泡出来的很多泡不出的营养物质来。

9、饮:饮茶

  唐宋时代,茶叶很贵,且不易获得,所以饮茶难,品茶以一碗为上,点到为止。

  现代饮茶难在哪里?不是用嘴喝就好了吗?实际上如何选择茶叶,什么季节喝什么茶,什么时间喝茶......都大有学问门道,把握不好,对身体也是会有害处的。

  一片茶叶从生长到你的嘴里品饮,何止是这“九难”,知茶之难,抱以一颗惜茶之心,品之珍之。常喝茶,才能喝出茶的真滋味。

  (责编:Bonnie)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