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茶席文化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茶席历朝历代都很有讲究,只是不像日本有严格的程序,甚至已经发展为一种表演艺术,中国茶席之趣在于心境、物境、事境、时境,一切皆由心定。
唐朝茶席阵容庞大,华丽而典雅匀称。唐朝茶席注重茶器的选择,茶具样式多而精致,但这种华丽的阵容只有富贵人家才能享受的起。所以唐朝茶席又有其调和之美,随境删减茶具,重在身心之享受,随性而为。
唐制茶流程: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培→成穿→封茶。唐茶叶制法都为蒸青,主要以茶饼为主。唐朝煮茶法又名煎茶法(先烤再磨):1、备茶(炙烤茶饼);2、煮水(三沸);3、投茶(第一道沸加调味盐。第二道沸舀出一勺用于第三道止沸。第三道沸加茶末。)。唐朝茶碗第一名,陆羽强推越窑青瓷。
宋朝的点茶法影响了日本抹茶道,这种品不厌精的时尚更牵动着茶道精神在他界中的的娱乐性,用单色釉的沉敛凝聚了品茗时的清、静、和、寂,唯有在自我的反省中才能走出生活的品位。宋朝对茶器的讲究较之唐有过之而无不及,呈现唐代品茗茶席的极致。宋朝点茶程序:1、炙茶;2、碾茶;3、置茶;4、候汤(击拂);5、洗盏;6、点茶。宋好斗茶,斗茶中,点击包括点汤,击拂两个过程。点汤是指用沸水冲泡好已调好的茶末,即斗茶中的“点汤注水”,击拂是产生汤花的原因之一。宋吃茶讲究用蒸青的绿茶,能够让绿茶发挥最佳效果的则是黑釉茶盏。
元代喝茶保有宋朝的点茶法品抹茶,更发挥出散茶的新风味。在游牧征战的世界中,元人品茗把持兼容并蓄,在抹茶和散茶中,在甘露和酒饮中。元人斗茶之风更甚,疯斗茶疯分茶。元代出现青花茶盏,精致而高雅非常注重茶盏的选择搭配,元茶盏施自然釉,有利发茶香气。盏用对了釉,有助于品茗者辨识香气,并带出去芜存菁的效果。元青花的赏心悦目,培养出高度的美感,开启了明代以后散茶用杯的先河。
明代以制作绿茶为主,并由蒸青制茶进入炒青制茶。明代品茗有严格的标准,喜用白色茶盏。明品茗有琴棋书画相伴,高雅而意趣悠远。
清朝因历任皇帝都嗜茶,在全国掀起喝茶之风。清朝超人气茶碗是盖碗,且碗上可有字画,喝茶的同时还让人赏心悦目。清多用砂壶泡茶,泡茶中潮州功夫茶最为出名,茶器紫砂中的朱泥壶最为出名。
中国人重在身心的享受,不拘于形式,在于随性而为,只是文化的传承还是需要一定的规程的。(责编:翟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