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中华茶礼渊源
儒学,表现为尊孔重礼等,有国学之称。过去中国人尊的是皇天厚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平和、温厚、持久,这便成就了儒家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表现为“仁义礼智”,尤以中庸、礼和为本,互为得益为前提。
传统茶文化脱离不开“和谐”,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为本。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调,也是与佛教禅宗的重要区别。儒家茶道是寓教于饮,寓教于乐。在民间茶礼、茶俗中儒家的欢快精神表现特别明显。
中华礼茶第一品牌、中华老字号清雅源茗茶公司负责人说:“礼是中国古代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礼从宏观上而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自身的要求,二是如何对待别人。在儒家看来,社会上每个人如果都能按照礼自律与待人,整个社会就会处于非常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儒家之礼所追求的是人生和谐,而茶的属性所能产生的效果就是和谐,因而讲究茶礼便成了中国茶文化中一个格外重要的内容。”
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特别看重礼,可以说,礼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中。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地以礼来要求或规范自己的行为,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现礼仪教化,力图通过礼,达到一种和谐的人生。比如在世俗礼仪中,客人来了,主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热情地捧出香茗,寒暄一番。在客人离去的时候,主人也忘不了端起茶杯再挽留一番,然后再送客。茶迎客送客之妙用只有在中国才能体现得这样精深,这是儒学之礼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敬茶之礼是有严格规定的,讲究所谓的“三道茶”,即一道不饮,只以之迎客、敬客;二道则用来畅饮、深谈;三道茶上来即表示送客之意。这其中很有礼之道:客初至,谈未深,茶尚淡,故仅以其示敬意而并非真饮。深谈之后,情投意合,而茶香亦浓,故细斟慢品,畅饮以尽其谊。谈既已尽兴,茶亦渐薄,罢饮送客,也是自然之事。
那么,礼的基本精神有哪些((札记》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由此可见,礼就是要人以谦卑之态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这样,“虽负贩者必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者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老不慑”。
礼是对他人发自内心的一种尊重,是不需要外在条件限制的,不是对权势、等级或贫富的尊重,所以,负贩之人,要尊重他;富贵之人,一样也要尊重他。富贵时要好礼;贫贱时也要好礼。
正是在儒家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中国世俗生活中充满了礼,而不讲礼,就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据说大文豪苏东坡曾游访一处佛寺,住持和尚初见生人,并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于是接待冷淡。东坡进僧合后,和尚只说了一个字“坐”,接着,又说了一个字“茶”。稍后,他发现来访者谈吐不俗,学问很深,便又补充相邀:“请坐”,命小和尚“沏茶”。最后,当他得知来访者就是大文豪苏东坡时,便变得极度盛情,邀请苏东坡:“请上坐!”并急呼人:“沏好茶。”当和尚请求赐予墨宝时,东坡便将和尚刚才所言组成一幅对联赠之:“坐,请坐,请上坐;茶,沏茶,沏好茶。”苏东坡对和尚这种以貌取人,不讲礼的势利之态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市井之中,这种流传下来的关于礼的故事,都有很多很多,这说明礼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无论对人、对神或是对鬼都有要“尊礼”而行。在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中,处处有礼,处处有茶,有礼仪的地方就有茶,茶已成为礼仪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也正因为此,中国也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责编: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