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特尖制作工艺
泾县特尖制作工艺泾县尖茶的采、制工艺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特尖要求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茶农形象地称为“一叶抱,二叶靠”。茶芽还须肥壮完好,长约3厘米,每100个鲜茶芽重量应为15克左右。采回的鲜叶必须立即摊放,一般是上午采,下午制。尖茶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分为杀青和烘焙两道。杀青投叶量要少,拌炒为主。烘焙用炭火,分初烘和复烘两道。初烘、复烘均用四只烘笼连续进行,其中并有轻压做形。尖茶外形松散,难以贮藏保鲜,因此要求成品茶含水量低于4%。
1、鲜叶分级适合制的鲜叶要求在一芽二叶以上,但鲜叶要分级采摘。将一芽二、三叶的鲜叶作一等次,一芽三、四叶的又分一等次,老茶作另一档次分开。采茶时应采用“提折”采,禁用指甲“捏采”及“一手抓采”,尽量避免损伤嫩叶。忌紧压、曝晒、雨淋鲜叶。上午十点前钟后所采的鲜叶分开制作。
2、晒青总体原则是薄摊快晒。要求晒青叶均匀一致,失水率在某些方面15~20%左右为宜(即10斤鲜叶经晒青后重量在8.5至8斤左右).晒青标准以顶芽下第二片叶叶色变为暗绿、有光泽,叶片微向后卷为度。晒青程度应根据鲜叶嫩度、产茶季节、气温高低|、空气湿度的大小、光照强度、制作过程的可连续程度等灵活掌握,以便发挥此工艺的最佳水准,提高成茶的质量档次。晒青在室外当阳处以篾制品或铁筛垫晒,晒青叶摊放厚度宜薄不宜厚,以叶片这间互无遮挡为最好;整个晒青过程需轻手翻动2至3次,使晒青叶受光照程度均匀一致。在空气湿度大、气温较低的天气晒青程度应重些,在气温较高、光照强烈或不能保持制作连续性(时间不充分)情况下则不能重晒,强光照(中午)或高温条件下晒青应分次进行,每次晒青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气温超过35℃时不宜进行晒青。晒青时间在春、秋季一般掌握在30至45分钟左右,夏季则在15至25分钟左右。不论在哪一个季节,凡晒青不到5分钟即显浓郁花香的鲜叶不宜制,应立即停止晒青,移至室内摊放2至3小时后,待再显花香时则可杀青,以绿茶的方式炒制。晒青叶以闻这微青、略带“水香”味为好,闻这显甜味、或全为“水香”味则为晒青过度。
3、摊放做青青叶移室内1至2小时后即可进行做青。做青手法是两手伸开,掌心向上,手指叉开,将晒青叶轻轻捧起,掌心抖动,手指微向上提,使青叶丛手掌两边及指隙间滑下,叶子受振支散开,叶边受到摩擦。或两紧握筛沿,前后左右轻轻抖动,使叶子在筛内互相碰撞,这两种方法在做青过程中经常交叉使用。一般须经3至5次做青后才进行杀青,高香一般做青次数超过5次,此工序耗时在4至10小时这间。做青分为促活与呈香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须经2至3次做青,耗时2至3小时,后一阶段在3小时以上。做青总原则是轻手、多次、先轻后重;做青次数逐次增多;摊放间隔时间逐步拉长。在具体操作中亦受气温的高低、晒青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应适度调整做青及摊入间隔时间。第一次做青次数来回2至3次,以后每次做青次数逐倍增加。每次做青间隔时间逐步延长,即第一次做青后摊放1小时才进入第二次做青,则第二次做青后须摊放1小时以上则做青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做青前一阶段主要是促使鲜叶内水分的重新均匀分布,去除部分青味。使叶色坚挺呈活气(即与刚晒青时一样),利于做青均匀.在进入第三次做青后鲜叶呈青辣味,第四次做青后显青辣带花香,在理往前第五次做青后显香花香略带青辣味,待香气伏后即可进入下一工序,也可再做一次青才进入一工序。若出现花香带甜味的情况应及时转入下一工序。若做青叶变为纯味则为做青过度或间隔进间过长成茶不具花香。
4、杀青杀青与绿茶方式的锅温求大体相似,但操作手法却与黄茶类同。杀青过程要求“多闷少扬,扬闷结合”。锅温以能断续听到锅底“噼啦”声为度,急迫的“噼啦”声为锅温偏高。杀青程度以绿茶制作相同。
5、揉捻揉捻与绿茶相同,但揉捻程度可以重些,揉捻叶温在30至45℃之间对成茶品质增进作用。
6、烘干烘干过程要求比较严格。揉捻叶解决后应及时烘制。烘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烘干前期温度在100至120度左右,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中途翻转2至3次,后转入70至90度的火温烘至9成干,再经离火摊凉10分钟左右转入60至70度火温炖火3至6个小时,即为烘干到度。
7、包装茶时经烘干摊凉后及时包装,避光、避异味、放阴凉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