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茶文化 > 茶系

春到那柯里

时间:2023-02-21 10:04:32 来源: 光明网 作者:任维东

  一条杂草丛生的古道蜿蜒着前伸。

  三三两两的游人,缓缓地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偶尔拂过的清风还不免带有一些寒意。树高林密,缕缕阳光从树缝中映射在石板、石块铺就的羊肠小道。我拾级而上,在吁吁的气喘中,寻觅着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马蹄印迹,倾听着从历史深处隐约传来马帮铃声的回响。

春到那柯里

任维东/摄

  这是云南南部无量山中一个极小的所在,在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沉寂与荒凉之后,因为“茶”,这个被唤作“那柯里”的小山村又再度热闹起来了。

  那天是正月十一的午后,太阳高照,气温已达25°,虽然距离立春只剩3天,但此时此地俨然是春天的感觉,许多人热得脱下冬装、只穿单衣。

  漫步在那柯里的街道上,高挂的大红灯笼尽显过年的喜庆,我看到春节度假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从人们的口音及自驾车牌中,不难感觉到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是从遥远北方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赶来的,其吸引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里如今已经是云南省特色小镇、国家4A级景区了。而且,最让那柯里人倍感自豪与不能忘怀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曾亲临那柯里考察并勉励他们搞好乡村旅游、传承好茶马古道文化。

  然而,回溯历史,那柯里在云南古时候崇山峻岭间众多的驿站中,说起来,它只是被后人誉为“茶马古道”在清朝时期的一个小小驿站,并非今日这般引人注目。

  因为,那柯里实在太小了,小到在许多史料中几乎找不着记载,在众多地图上也没有它的位置。

  虽然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但那柯里仍不过是一弹丸之地,实际上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而且这条街道并不长,依照我的步速,纯走不停的话,只需十多分钟就能走完。从正面入口处沿着这个街道往前走,不多远,就会经过一个“风雨桥”、看到一家很有名气的“荣发马店”。关于这个荣发马店和风雨桥,与“那柯里”这一地名的由来颇有渊源。

  “那柯里”名字听上去有点怪,但却大有来历。它原名“马哭里”。

  按照当地很久以前的传说,因为此地有荣发马店,驮运茶叶、盐巴的各路马帮往往需要在此歇脚打尖。当从西双版纳易武茶山来的运茶马帮或从宁洱县磨黑镇驮盐巴的马帮,一路颠簸劳顿,每次都要在此艰难地蹚着冷水过河,马儿不免流下伤心的眼泪,因而得名“马哭里”。靠马谋生、视马为手足的马锅头们为此数度上书官府希望架桥,官府最终体恤民情,为此修建了一座长20余米的“风雨桥”。从此,“马哭里”便更名为“那柯里”。“那柯里”从傣族话而来,大意是指这里为“小桥流水、沃土肥田、岁实年丰的理想人居之地”。

  说起茶马古道,简而言之,它就是古代在交通极为困难情形下、我国西南地区各族劳动人民在山地间开辟的一条以马为主要运输工具的贸易通道。近些年来,随着茶马古道研究的兴起,各种说法很多,也不乏争议。这里,我引述一下上世纪90年代初首创“茶马古道”学术概念“六君子”之一木霁弘教授的一段权威表述:“这条古道静默着。到了唐代,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藏族和南亚、西亚人大量饮茶,大西南的茶叶从这条古道沿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横断山脉走向青藏高原,走向印度以及更远的西亚、东非。”它的主要特征便是以十余、数十乃至更多的马匹组成的马帮运输茶叶等货物。

  那时的所谓驿站,正是在重重大山中为南来北往的马帮提供吃饭歇息的一个地方,如同今天的小客栈。而那柯里作为驿站,当年其重要地位自然比不过他郎(墨江),比不上思茅,比不过有盐矿的磨黑,更无法与普洱府治所在的宁洱县城相比。

  地处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那柯里,其实是同心镇所辖的一个小山村,就在213线国道旁边,中老铁路离此不远,距宁洱县城与普洱市思茅区也只有二十公里左右,共有400多户人家,世代聚居着哈尼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之所以,那柯里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是因为今天在追寻茶马古道踪迹时忽然发现许多古代驿站已被时间消磨得了无踪影,而那柯里的古驿道还相对保存得比较完好。于是,在大力弘扬茶文化的今天,在发展旅游的今天,那柯里自然而然成了当地一张王牌。

  虽然近些年来,因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马古道研究的趋热,那柯里日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变得光彩夺目,但在史料中鲜有记载。我查了半天,总算找到了提到它的几个字。清朝光绪年间编撰的《全滇纪要》在其“普洱府”关于宁洱县部分中,只有这样一句话:“城南……四十五里那柯里塘”,至于后人津津乐道的茶、盐、马帮啥的都只字未提。

  今天,人们能够看到的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由人工打制的条石和砾石铺就,全长约30公里。清朝时期,作为茶马古道上的一条重要路线,马帮若从那柯里出发,可经普洱府、景东、大理、丽江、迪庆进藏,或经思茅、西双版纳的景洪抵达著名的易武茶山并直至老挝,也可由此翻山越岭运送贡茶经昆明,入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一路北上通达帝都北京。2005年 5 月宁洱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到那柯里

任维东/摄

春到那柯里

任维东/摄

  与小那柯里不同,大宁洱县治则在史料中多有记述,其名称在“普洱”与“宁洱”间改来换去。

  宁洱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是哈尼族先民------濮人聚居的地方,也曾为普洱茶集散中心,如今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西汉时,这里是古哀牢国属地;唐朝时,为南诏国银生节度管辖;元朝属元江路;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改称普耳;清朝雍正七年(1729)在此设普洱府。民国时裁府留县。按照宁洱县有关方志资料解释,之所以叫“宁洱”,是因为“因境内有东、西洱河,故名宁洱,以示区别。称之曰宁,取安定之义。”

  不论是大清朝普洱府所在的宁洱,还是那柯里小驿道,说来说去其实都是因茶而生、因茶而盛的。这里还牵扯到一桩普洱茶界的历史公案。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受清朝阮福“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一说的误导,长期以来,茶界一些人认为普洱本身不产普洱茶,总认为普洱茶仅指西双版纳“六大茶山”出产然后运到普洱府交易的茶,才能称作“普洱茶”。这确属大谬不然。

  “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这是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元江知府章履成在其编撰的《元江府志》中明文记载的。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记载了普洱山在宁洱县城西,山上产茶,名为普洱茶。从久远的史料及活生生的事实来看,普洱本地的确是出产茶叶的,而且还有不少古茶树,比如今天为众多茶客所熟知的宁洱困鹿山古茶园、澜沧景迈山古茶园、镇沅千家寨古茶园。云南省社科院历史文献研究所的蒋文中研究员实地调查考证:普洱山就在宁洱县城旁边。我曾经与他就普洱古代是否产茶进行探讨。这位长期致力于云南茶史及茶马古道研究并出版了多部专著的知名专家,肯定地说普洱历史上是产茶的。他写到:“为何会认为普洱不产茶呢?笔者查证了几乎所有有关云南茶记载史料后发现,皆因古今史家缺少对普洱茶生产区的实地调研所致。过去(从清代至当代)对普洱茶的记载几乎如出一辙,历代著者均袭前人,以至于人云亦云,传误至今。”也考察过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多地茶山的我对他这个论证是深表赞同的。

  如果说历史上普洱本地不产茶叶,难道其辖区内景迈山、困鹿山、千家寨的古茶树是今天才突然从地里长出来的?单说曾经作为清朝皇家贡茶园的宁洱县困鹿山古茶园,早在2004年11月起,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组织专家相继对困鹿山古茶树群落进行了3次重点科学考察,认为困鹿山栽培型古茶树至少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其半栽培型(过渡型)茶树树龄已超过1000年以上。2004年与2005年,宁洱县还曾组织相关专家对县境内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树群落进行了搜寻、调查,结果确定了三大片,分布面积多达12万多亩,确认梅子镇罗东山野生古茶树群落一棵大茶树高为14.75米,树龄约为1800年,系宁洱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一棵大理茶种茶树。

  至于那柯里古时候是否产茶,我没有考证,不好妄下断语。但是,今天的那柯里确实是有茶的,而且正在大做茶文章。我见到普洱市委机关报《普洱日报》的一则报道说,2019年时那柯里村就拥有茶园面积8468亩,实现茶叶产量349.3吨,产值523.95万元。现在行走那柯里,你会一直感受到“茶”的存在。当你在吃饭品尝“马帮菜”的时候,殷勤的店主人会给你泡上一壶香浓的普洱熟茶;当你漫步在那柯里街道上时,一些卖普洱茶的店铺会不时映入眼帘。而且只要游客有兴趣,还可以亲自制作、品饮普洱茶。

  走进一个叫“高老庄”的店铺,主人高仕兴系90后帅小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县级传承人,每天都在做着向游客普及推广茶文化的文章。他不仅面向游客开办了制茶体验馆,还成立了茶叶农民合作社。此举既宣介了普洱茶知识,也令很多对茶不了解的人通过亲身体验,对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我看到不时有游客进来,在他和另一位小师傅指导下,学习体验普洱茶饼的手工压制,让游客动手打造自己专属的茶饼。他高兴地告诉我,今年春节期间来的客人很多,生意不错。

春到那柯里

任维东/摄

  依托着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依托着因此而生的乡村主题游、依托着茶文化的推广,那柯里发展成了云南的“明星村”。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民宿客栈、特色小吃店、民族手工艺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据宁洱县政府人士介绍,仅2020年,那柯里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达2.2万元,是10年前的10倍。如今那柯里已初步建成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餐饮、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

  得益于新冠疫情管控的放开,2023年春节那柯里旅游实现了开门红,大年初一,便接待了省内外游客1986人,收入49.65万元;大年初二,接待游客3800余人次,收入54.25万元。目前,那柯里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000余万元。

春到那柯里

任维东/摄

  不再边远、不再穷困,也不再被遗忘。今天的那柯里正在变富、变美、变开放、变得更有活力,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作为长期关注云南茶产业发展与茶马古道研究的我,对大山深处的那柯里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重新焕发生机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以前,我曾多次踏访过云南的西双版纳、临沧、大理、保山、丽江、迪庆等地茶马古道遗迹。此行考察了那柯里后,更使我加深了对这条古老驿道的理解与认知。

春到那柯里

任维东/摄

  若要问什么是那柯里?在我眼中,那柯里不只是一座山村、一条古道、一个古驿站,它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今天的那柯里为世人了解茶马古道历史,亲身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打开了一扇门,也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路径。的确,包含了那柯里在内的茶马古道不仅属于云南,也属于中国,同时更属于世界。它所创造及蕴藏的独特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永远探寻与发扬光大。

  (作者系光明日报高级记者)

[ 责编:丛芳瑶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