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茶叶多了这几类,冲泡方式也需多注意
延续了几千年的茶叶,几百个茶种是绰绰有余的,根据制作工艺分类,这几百个茶种可以分为六大类。未发酵的绿茶,未发酵的黄茶,轻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青茶(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除了这六大类,旗下三个细分茶类,再加工茶类,花茶。混泡式茶类,花草茶。伪黑茶的茶类,普洱茶。
花茶,是鲜花,例如桂花、茉莉花等与茶坯混合,窨制成的茶类,有茉莉花茶、桂花龙井等,花茶的茶坯都是绿茶,所以,花茶也叫花绿茶,准确来说,是绿茶类。
花草茶,简单来说就是混泡茶,可以加入枸杞、柠檬、甘草、山楂等等调和成茶,现在的奶茶店等也可以称为花草茶。
普洱茶分为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生普洱茶准确的应该是晒青绿茶,熟普洱不是后发酵,而是微生物发酵。
绿茶:
绿茶根据制作工艺中的杀青工序,可以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
炒青绿茶根据最后炒制出的茶叶形状,可以分为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代表茶种有龙井茶、碧螺春、庐山云雾等等。炒青绿茶的香气是最高的。
烘青绿茶的代表茶种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等,对了,六是多音字,六安是地名,六应该读作lù,四声。
晒青绿茶应该已经消失了,被自然淘汰。
蒸青绿茶,明朝之前我国使用的古老制茶工艺,现在并没有失传,我国有施恩玉露,不过咱们国人很少有人喜欢喝蒸青绿茶,有青草味,苦涩之味很重。蒸青绿茶被日本很好的传承,日本的茶叶大多是蒸青绿茶。
蒸青绿茶最大程度保留的茶叶内在物质,茶色浓郁,墨绿。茶香低而沉闷。在我国也是被自然淘汰的。
对于绿茶,茶色需要注意,在制作工艺中,杀青和干燥环节,因为高温,茶叶的一些物质会流失,茶色会变微黄。所以,制作工艺合格的绿茶,干茶的颜色应该是黄绿色,如果出现翠绿,墨绿,碧绿等色,通常是在高温制作环节降低了温度,茶叶的含水量会较高,茶味可能会带有轻微的青味,苦涩味较重,口感不厚重等缺点。
黄茶:
黄茶是极为小众的茶类,整个制作工艺中,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别的工序与绿茶相同。闷黄可以使茶叶轻微发酵,所以才形成了茶黄汤黄的特征。黄茶的分类是根据原料嫩度区分的,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代表茶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白茶:
白茶是最接近自然的茶类,只有萎凋和烘干两道工序,萎凋过程中茶叶会发酵,发酵程度会比黄茶深一些。白茶的种植区集中在福建,常见的白茶茶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贡眉。白毫银针身披白色毫毛,外形像银针。寿眉和贡眉外形粗大,像枯枝老叶。近年来老白茶开始兴起,多用寿眉贡眉制作而成,也有不少拼配茶。
青茶:
青茶就是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类,吸收了绿茶和红茶的优点,既有红茶的鲜醇也有绿茶的清香,不过最大的特征还是香气,乌龙茶的香型很多。
乌龙茶的分类多以产地划分,主要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
闽北乌龙的代表是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根据树种分类,又可以分为数种茶,大红袍、水仙等等。大家可能记得大红袍的那个景点,其实上面的六珠“大红袍”茶树都是假的,而是两株奇丹两株奇兰两株雀舌,其中一株雀舌和一株奇兰是后期补种的。其实是天心寺寺僧为了保护真正的大红袍母本而转移游客注意力,然而真正的母本已经找不到了…
闽南乌龙的代表是铁观音,铁观音也分好几种,有清香型、酸香型、浓香型、酱香型。搞得好像酒一样。
“绿叶红镶边”的特征大家应该都听过,清香型的铁观音则没有,乌龙茶传统的制作工艺中,重摇青、重发酵,所以容易形成绿叶红镶边。现在为了提高乌龙茶的美观性,茶汤的清澈透亮,从而改进了制作工艺,使得红镶边特征变少。纵使摇青工序中出现了红镶边,也会用摔边机把红镶边给摔掉。所以红镶边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持茶的外形和茶汤。
乌龙茶的制作中,有一道专门摔边的机器,“摔边机”。通过茶叶的叶底可以明显看出摔打的痕迹。
广东乌龙的代表是凤凰单丛,凤凰单丛同样有众多茶种,这些茶种以香型分类,例如芝兰香、姜花香、鸭屎香等等,凤凰单丛的香型最多,也最香。鸭屎香不是真鸭屎,是之前茶农为了隐瞒茶种起的外号。
台湾乌龙的代表有冻顶乌龙和东方美人,东方美人的发酵程度较深,类似红茶。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类,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小种红茶就是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所有红茶的祖宗。
小种红茶根据产区可以分为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产自武夷山桐木关的才能叫做正山小种。
除了小种红茶,其余的红茶都是工夫红茶,代表有祁门红茶、滇红红茶、英红红茶等。
在细分的话,还有红碎茶,红碎茶就是将小种红茶或者工夫红茶切碎,用于制成茶包。
红茶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小种红茶焙火很足,烟熏味道重,有火味,可以放放再喝。
黑茶:
黑茶也是根据产地分类,至于后发酵,简单来说就是初制完成,紧压成各种形状,然后存放起来,让它自然发酵,至于发酵程度,无法固定,跟时间和环境关系紧密。
普洱茶其实与黑茶有所不同,独立出来也是可以的,生普洱用的是绿茶的制作工艺,刚制成时,应该属于绿茶类,随着陈放,生普洱渐渐失去了绿茶的特征。熟普洱则是人为改变环境,在生普洱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渥堆工序,促使微生物生长,是微生物发酵。
冲泡方式:
茶叶的冲泡无非就是三点,投茶量、注水量、冲泡时间。觉得茶汤淡了,下次多放点茶或者少添点水,再或者增加冲泡时间。调整浓淡,三点中随便增加或者减少一项即可。
茶叶的味道有两个方向,“浓淡度”和“饱满程度”,茶浓,但口感不一定饱满,茶淡,口感不一定寡淡。好茶重点放在“饱满程度”上,只要口感饱满,不管茶汤滋味浓淡,都是好茶。如果真的嫌淡,可以多泡点茶,调整下浓度。
温度的选择没有顾忌,高温也行,中温亦可,甚至冷泡都可以。好茶不怕高温,高温可以加快茶叶物质浸出,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茶香。如果茶叶有问题,在高温下,这些缺点最容易暴露,例如有异味,香气不足、茶叶不耐泡等。但过高的温度也容易使茶汤过浓,苦味过重,最佳的泡茶温度在80度至85度,不管啥温度,对上自己口味即可。
对于茶叶的耐泡度,要固定到某一种茶,才能对比耐泡度,不能统一而论。绿茶两泡之后便开始无味,红茶能到四泡。明前绿茶两泡后味道明显下降,雨前绿茶可以喝到三泡,所以,统一对比没有意义。要对比的话,先要确保茶种相同,茶种的等级也相同,这样对比才有意义。
品茶方法:
无论是大口喝,还是小口品。再或者茶道,香道,茶禅一味,皆是个人喜好,无需互相瞧不起,小口品的嫌弃大口喝的浪费茶叶,大口喝茶嫌弃小口品浪费时间,没有意思,找着吵架。对于茶道、香道、茶禅一味,自己图个清静也就可以了,但不要摆在台面上显摆,真正有文化的人很低调的,显摆过了头,搞得现在大家一想起茶道、香道,就联想到一个穿着旗袍或者古装的大胸美女,翘着兰花指的小手在众多茶具中来回穿梭。茶禅一味那就更厉害了,大道理满天飞,佛门讲究的是悟性,结果茶桌上搞成授课了,茶友们不反感才怪。
不管是什么方式,对自己胃口便好。
喝茶,脱离这些科普性的常识,其实剩下的本质,就是人的修养,我觉得最高境界就是,有人可以独处一室,小酌饮茶,笔墨书画,图个自在。也可以聚友与茶馆,大口喝着茶,笑着跟老妹说道,麻烦来盘茶点。
注:文来源中国茶界,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