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演变及主要名特茶介绍
根据我国制茶技术的演变:从神农时代公元前2千多年到唐朝末期公元960年,自野生茶树的鲜叶晒干到蒸青团茶;从公元961年到1368年,蒸青团茶到蒸青散茶,并由蒸青散茶改进为炒青散茶;自明朝至清朝,炒青绿茶发展到各种茶类,花色齐全。清代史料记载镇江的“乾茶”、“土茶”、“云雾茶”、“碧萝春茶”等产品,属于炒青绿茶。
建国后,茶叶产品不断增多。1954年镇江蚕种场第六分场从浙江余杭请来制茶师傅,炒制旗枪(仿龙井)。上世纪60年代初,丹阳部分茶场在夏、秋季生产苏红毛茶,供应内部职工。1964年下蜀茶场、高资茶场开始生产出口红碎茶,实现茶叶初、精制一体化。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国营茶场和社队茶场也相继实现了初、精制结合,生产精制绿茶、红茶、红碎茶。从1972年开始,句容茶叶联合加工厂、下蜀、高庙、黄坵、屯甸、五洲山茶场,种植香花,窨制茉莉、白兰、珠兰等花茶。1984年茶叶产销彻底放开,名优绿茶迅速发展,从1985年至2006年镇江先后创制了名特茶13个。从这一阶段开始,名优茶的评比活动相继开展。
1985年镇江研制的金山翠芽获江苏省名茶、全国名茶称号。1987年茅山长青被林业部评为名茶。从1993年开始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茶叶协会举办“陆羽杯”、中国茶叶协会举办“中茶杯”、镇江市农林局、镇江市茶业协会举办“三山杯”名特茶评比。这些评比活动现均定为二年举办一届。镇江参评的茶样多,屡获殊荣。
主要名特茶
(一)金山翠芽
1982年7月,原镇江地区林特水产局、供销合作社、商业局联合召开名茶试制座谈会,成立名茶试制领导小组,动员和组织茶叶技术人员开展试制工作。1983年将试制的2个小样送安徽农学院茶叶系陈橼教授审评。陈教授来信给予鼓励,并建议定名“金山翠芽”。金山翠芽的风格品质是:扁平挺削、色翠显毫、香气鲜嫩、滋味浓醇、汤绿明亮、叶底肥匀嫩绿。
1992年、1995年、1997年获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金质奖、名牌产品称号;在历届“中茶杯”、“陆羽杯”、“三山杯”名特茶评比中蝉联特等奖。1997年、2005年两次在“中茶杯”夺冠;2001年在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以总分第一,获得金奖。
(二)茅山长青
茅山是老革命根据地,茅山丘陵地区是镇江茶叶主要产地。1986年由陈武生提出:为纪念革命先烈,万古长青,创制茅山长青。
茅山长青的风格品质是:扁直挺秀,色泽翠绿,香高持久,汤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和,叶底嫩绿匀整。原料采自小叶类群体种的芽叶,手工炒制。1987年赵庄林苗场选送的样品,获林业部名茶称号。
茅山长青在“中茶杯”、“陆羽杯”、“三山杯”名特茶评比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
(三)三山香茗
三山香茗的产地有丹徒、润州的重点茶场,该产品在“陆羽杯”、“三山杯”名特茶评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特等奖。
(四)墅山翠萝
墅山翠萝的风格品质为:色绿显毫、紧结卷曲,汤绿明亮、香气鲜嫩、滋味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墅山翠萝茶原为手工炒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步实行机械加工。现生产单位有上党镇里墅茶林场、墅香茶场、五塘茶场、曹付茶场、海燕茶场、小力山茶场、林牧场、万祥实验茶场等,2006年产量7-8吨。该产品1995年获“中茶杯”二等奖、1996年“陆羽杯”一等奖、2005年“三山杯”特等奖。
(五)夙美剑毫
高级绿茶夙美剑毫的风格品质特征“肥嫩显芽、扁平挺直、密披毫毛、嫩香高长、汤色嫩绿、滋味浓醇、叶底绿亮”。
夙美剑毫已由手工炒制改为机械加工。产地分布在丹阳的主要茶场。
(选自《镇江市农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