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叶文化与品鉴介绍
碧螺春产自江苏洞庭山,至于茶名的由来,传说众多,单从茶叶外形 可以理解为,茶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干早春,所以叫做碧螺春。 在和茶农聊天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还是关于碧螺春的神话故事。
在讲 这个神话故事前,必须先说说“口衔茶”的典故,因为口衔茶似乎是碧螺 春茶的“前传”。口衔茶是传说中一种非常高级的采茶方式,用现在的眼 光来看近乎残忍,而且充满着愚昧迷信的色彩。 采制口衔茶必须是未婚的大姑娘,男人和已婚的女人都不可以参与采 茶。未婚的姑娘必须每天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起床赶去采茶,因为只有 这时每个茶尖上才会顶着一颗露珠,顶着露珠的茶芽才能做口衔茶。晨起 后姑娘们都不许如厕,不许洗脸刷牙,更不许说话,只有这样,才能保护 住体内的元气,不让元气跑掉。姑娘们掐下茶叶尖后就立刻放在嘴里,用 嘴含着,等到嘴里装满茶叶后,再将茶叶都放在茶篮里,马上开始炒制。 这种口衔茶要的就是未婚姑娘们的口水来温润,这个口水就是所谓的元气 ,让姑娘体内的元气渗透到带有露珠的茶叶上,这样的口衔茶才好喝,才 会养人。
口衔茶的典故讲完,接着再讲关于碧螺春的传说。 话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 螺生得美,喜欢唱歌,她的歌声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们都喜欢听她唱歌 。 在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住着一位青年渔民,名叫阿祥。阿祥为人 勇敢、正直,在吴县洞庭一带的人们都很喜欢他。 碧螺姑娘的歌声,常常飘入在太湖上打渔的阿祥的耳中,阿祥也被碧 螺的歌声深深打动,默默地产生了情愫,却无缘相见。 有一年的早春,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盘踞湖山,强迫人们在西 洞庭山上为其建庙,而且要求每年选一位少女给它做“太湖夫人”。居住 太湖的人们没有答应,恶龙一怒扬言要荡平西山,并劫走了碧螺姑娘。阿 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了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姑娘的安全,为了 能让太湖有平静的生活,阿祥在深夜悄悄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 交战,连续大战了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都负了重伤。阿祥艰难地游到了 湖畔,倒地不动。乡邻们赶到了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倒在血泊中的降龙 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姑娘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请求把阿祥抬到自己 家中,亲自护理,为他疗伤。但是,阿祥伤势过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一天,碧螺姑娘为寻觅草药,来到了阿祥负伤晕倒的湖畔附近,猛然 发现那里长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碧螺姑娘将这株茶树移植到洞庭 山上,并精心护理。清明节刚过,茶树就吐出了鲜嫩的芽叶。 此时,阿祥的身体日渐垂危,汤药不进。碧螺姑娘突然想到山上那株 以阿祥的鲜血养育出的茶树,于是她跑到山上去,以口衔茶芽,泡成翠绿 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神奇般地恢复了意识。 碧螺从阿祥那刚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 喜悦和希望。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着晶莹露珠的茶芽以口衔 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给阿祥饮用。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可是碧螺 却因为天天衔茶,身体渐渐失去了元气,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没有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 ,遂与众乡邻将碧螺葬于洞庭山的茶树下,以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后人 就把这棵奇异的茶树称为碧螺茶。
虽然洞庭太湖历经沧桑,但每逢春时将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制成茶 叶,其茶叶条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汤色清澈碧绿,都会让 人想起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 生的碧螺春茶,其独特的幽香妙韵和这个神话故事一起永留人间。
讲完故事,书归正传。碧螺春的茶区在洞庭山上,紧邻太湖,云蒸霞 蔚,空气湿润,土质疏松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当地茶农把茶树与 20余种果树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根脉相连,茶吸果香,花窨茶香,所以 碧螺春茶独有一种天然的花香果味。 相应碧螺春茶芽的珍贵,其采制工艺也极为讲究。茶芽采摘一定要符 合三个特点:早、嫩、净。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就结束,以春分 至清明节前采制的明前茶的品质口感最为上品。茶芽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缛 ,经过挑拣、杀青、揉捻、搓团定型等工序,从传统工艺上来讲,所有这 些步骤都是要手工操作的。
碧螺春茶一般在上午九点前就要采摘完,中午 挑拣完后,下午就立刻炒制。品质好的碧螺春是要当天采摘茶芽当然炒制 的,如果炒制“隔夜茶芽”,势必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对于炒制过 程也是要求甚多,所谓“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揉结合,起锅即成。” 所采摘的茶芽制成茶叶后白毫越多,品质越佳。
品尝碧螺春茶是非常富有情趣的事情,不适用普通的冲泡方法,而是 要采用后投法冲泡。要想看到茶芽的姿色,最好选用玻璃杯,先倒入70℃ -80℃的开水,再投入茶叶,此时,茶叶在热水中徐徐下沉,瞬间翻滚, 似雪花飘舞;随着茶芽的舒展,茶香也随热气四溢而出。品饮时,会看到 茶汤碧绿,叶底柔匀,饮后回甘,鲜爽生津,口味会略比龙井浓重一些。